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关于活血化瘀复方制剂对肿瘤转移作用的研究较少见,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前瞻性系统性临床试验,观察活血化瘀复方髓清丸对肠癌患者癌转移以及毒副作用的影响;运用药理学方法,通过动物实验,对髓清丸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进行实验研究,研究活血化瘀方药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为活血化瘀方药在肿瘤临床的安全、合理应用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方法:运用药理学研究方法,本文从临床和实验两方面对髓清丸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临床选择48例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髓清丸加化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观察髓清丸对患者肿瘤转移情况以及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实验采用BALB/C裸小鼠右侧腋窝皮下接种造成黑色素瘤B16自发转移实验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髓清丸低剂量组,髓清丸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所有各组动物于接种后21天处死,各组取腋下移植瘤,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方法光镜下观察MVD、VEGF及MMP-2蛋白表达结果。 结果:临床观察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6个月内癌转移率没有差异,6个月后治疗组转移率较对照组低;治疗组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高,分别为54.1%和33.3%(p<0.05), Karnofsky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作用方面,治疗组发生白细胞降低及恶心、呕吐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方面:髓清丸对B16黑色素瘤微血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髓清丸的平均抑制率在高、低剂量组中分别为33.54%(p<0.05)和22.60%(p<0.01);髓清丸高、低剂量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均较对照组减少,分别为80%和90%(p<0.05);髓清丸高、低剂量组小鼠的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均较对照组减弱,阳性率均为80%(p<0.05)。 结论:临床观察我们发现髓清丸对肿瘤转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化疗的毒副反应。实验结果表明髓清丸有可能通过抑制VEGF、MMP-2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进而发挥抗肿瘤转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