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域洪水预报是解决防洪问题的关键,是防洪减灾的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措施,而水文模型又是是水文预报的主要手段。基于DEM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可以利用离散的空间信息模拟水文模型参数空间变异性,它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考虑气候因子和下垫面因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可以真实反映现实世界的流域降雨径流物理过程。 渭河流域下垫面情况复杂,产汇流特性分布不均,下游支流众多,汛期时下游的支流洪水迅速汇入干流,对渭河下游的防洪十分不利。另一方面,自九十90年代以来,随着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剧烈影响,渭河流域下游的水量、沙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径流量的急剧削减和游河道萎缩使得渭河流域的产汇流规律发生了较大变化给渭河流域的防汛带来了新的难题。 本文首先回顾水文模型的发展和现状,分析新安江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和相关性,推导TOPMODEL模型中主要公式,最后比较分析两个模型的适用性。在渭河下游流域移用秦渡镇控制流域的模型参数来模拟区间的洪水过程;干流洪水演算采用马斯京根分层连续演算法,最后将区间模拟的径流过程和干流径流过程相叠加形成华县站的流量过程。通过本文研究和分析可看出渭河下游的洪水组成不尽相同,应参照区间来水量是否超过一定比例来确定是否进行区间流域的产汇流模型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张家山、咸阳~临潼区间流域的模拟精度令人满意,而对于临潼~华县来说只有区间水量超过华县站水量5%的场次洪水才能取得较满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