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兔国家,有着最适宜肉兔饲养的条件。但从肉兔的养殖技术水平来看,我国肉兔的养殖整体效率和质量相对欧洲部分养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从整体上看,我国的肉兔饲养表现出品种杂、品质差、良种少且生产率较低的特点,这也是制约我国肉兔养殖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最大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肉兔饲养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发展,肉兔饲养技术也逐渐体现出其重要性。本文以山西省运城市新峰兔业依拉兔养殖过程为研究对象,在原本的养殖条件基础上,对饲料原料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善、将普通生产模式改为全进全出模式、对配种后的母兔采取不同时间的光照,通过对母兔料不同蛋白、能量标准对仔兔生长性能的影响、母兔料不同纤维水平对断奶仔兔生长性能的影响、母兔料不同赖氨酸水平对断奶仔兔生长性能的影响、全进全出养殖模式与普通生产模式对比试验及配种后不同光照时间对繁殖母兔受胎率影响多方面进行研究,拟找寻规模化养殖中依拉兔的最佳养殖条件。通过饲料营养试验表明: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进行依拉兔规模养殖,能够有效提高伊拉繁殖母兔的泌乳力和仔兔的成活率。在饲料蛋白含量为17-18%,能量需求范围10.5MJ/kg-11 MJ/kg,纤维水平为13%左右,赖氨酸水平1%左右的饲料营养条件下,伊拉繁殖母兔的泌乳力显著增强。通过对养殖模式的对比试验能够表明:采用全进全出养殖模式,仔兔35日龄和70日龄的断奶成活率相对于普通养殖模式显著提高(P<0.01)。通过同期发情试验能够表明:种母兔同期发情的最佳光照条件为:配种前6天开始加光,每天光照时间达到16小时,配种后7天开始减光;同时在加光配种条件下,种母兔的同期发情水平不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