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确实是位令人恐惧的大师,异于同为现代主义先驱诗人的艾略特那直入眼帘的肮脏病态,他笔下的荒原总是披裹着和谐清新的田园外衣。弗罗斯特的诗歌满是孤独,异化,并总是立于呈现一位鹤立独行冷漠的旁观者眼中那支离破碎,充斥着敌意,嫉妒的新英格兰社区。无论是思想还是人生经历,弗罗斯特与克尔凯郭尔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生来都是虔诚的信仰者,但在生活的丛丛荆刺中身陷信仰危机,最后通过回归信仰而迎来硕果累累的成就。“个体的存在”即是克尔凯郭尔哲学的立足点也是弗罗斯特诗歌艺术的导航。本论文旨在利用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三领域理论从美学,伦理学,宗教三方面探析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荒原意象。论文的第一章在美学领域讨论了弗罗斯特的荒原意象却发现审美的人生观本身便是绝望。第二章通过批判伦理对个体的无限要求,而得出生活在伦理领域的个体只能体验罪孽。第三章强调个体惟有飞跃到宗教领域才能拥有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