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异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并可伴发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但治疗十分困难,所以长期以来AD一直是国内外皮肤科的研究热点。异位性皮炎是一种Th1/Th2细胞亚群失衡的炎症性皮肤病,环境中的变应原在AD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复方茯苓汤是按照中医治疗湿疹的治疗原则,由动物实验筛试具有可能对Th2和Th1两个细胞亚群均有作用的中药方剂。本文利用卵清蛋白(OVA)经皮致敏诱发BALB/c小鼠异位性皮炎病变的动物实验模型,进一步研究复方茯苓汤中单味中药的抗变态反应及对细胞因子的作用,从而探讨AD的发病机制,为开发中药治疗AD奠定基础。[方法]170只BALB/c健康雌性小鼠(体重25~30g)随机分为17组,每组10只,分别为赛庚啶、浮萍、栀子、泽泻、黄连、蝉蜕、茯苓、赤芍、荆芥、黄柏、甘草、苍术、防风、当归、双花、生理盐水组和氢化可的松组。在实验前一天用电剃刀在小鼠腹部去毛,面积约3 cm2 ,实验时于去毛处给予100mg/ml卵清蛋白(OVA)溶液20μl外涂,每日1次,连续7天致敏。每组10只BALB/c小鼠,均早、晚每日2次经口灌饲药物。第二周、第三周正常饲养动物。第四周:重复第一周实验步骤,并于第七日诱发后24小时处死动物,取血及斑贴部皮肤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gE、IL-2、IL-4、IFN-γ水平。将致敏皮肤组织块制成常规HE染色切片,在光镜下用网形目镜测微尺以单盲法计数每mm2炎症细胞。[结果]1.中药对小鼠异位性皮炎动物模型血清IgE水平的影响: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双花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降低,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01);黄连组、蝉蜕组、茯苓组、赤芍组、防风组血清IgE水平降低,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2.根据小鼠血清IgE水平,选取中药黄连、蝉蜕、茯苓、赤芍、防风、双花检测血清IL-2,IL-4和IFN-γ水平。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蝉蜕组、茯苓组、防风组、双花组血清IL-2水平升高,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蝉蜕组、茯苓组、赤芍组、防风组、双花组血清IL-4水平降低,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茯苓组、赤芍组、双花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01);黄连组、防风组血清IFN-γ水平升高,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3.中药对小鼠异位性皮炎动物模型皮损中炎症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浮萍组小鼠皮损中炎症细胞数明显降低,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01);黄连组、茯苓组、赤芍组、防风组、双花组小鼠皮损中炎症细胞数降低,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讨论]在小鼠异位性皮炎动物模型中,中药蝉蜕、防风、黄连、双花、茯苓均可抑制血清IgE。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监测了小鼠异位性皮炎动物模型血清IL-2、IL-4、IFN-γ水平,结果显示蝉蜕、防风、双花、茯苓可上调IL-2,蝉蜕、茯苓、赤芍、双花、防风可抑制IL-4,黄连、茯苓、赤芍、双花、防风可上调IFN-γ,其有效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IgE的水平以及参与调节Th1/Th2细胞而发挥作用,IFN-γ增加可抑制Th2细胞,减少IL-4的生成,进一步抑制合成更多的IgE,相关机理有待于深入探讨。另外,浮萍、黄连、茯苓、赤芍、双花、防风、当归还可抑制小鼠皮损部位的炎症细胞,考虑与中药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