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超声引导下,应用针刀触激星状神经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功能、椎-基底动脉峰值平均血流速的变化和针刀操作的并发症,评估在超声引导下应用针刀触激星状神经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该项技术的临床应用推广提供操作规范,以便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1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超声引导下针刀触激星状神经节治疗,对照组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症状、功能及椎-基底动脉峰值平均血流速的变化及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评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2通过对超声引导下针刀触激星状神经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实践,总结出该项技术在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操作方法、超声参数、投照方向、针刀与超声协同性。结果:临床纳入治疗的60例患者中,其中58例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治疗过程脱落病例2例。两组患者分别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与功能积分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峰值平均血流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针刀治疗中出现明显不适发生率为6.9%,对照组为20.7%,治疗组明显不适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穿刺部位疼痛发生率3.4%,明显低于常规组17.2%。治疗组局部血肿发生率3.4%,明显低于常规组1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针刀触激星状神经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有效,该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功能,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速,临床上可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