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通指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迄今为止尚无统一定论。语言学研究主流为逻辑与结构形式语义分析,因忽视概念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无法从本质上解释反例容忍现象,本文试以认知理论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通指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迄今为止尚无统一定论。语言学研究主流为逻辑与结构形式语义分析,因忽视概念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无法从本质上解释反例容忍现象,本文试以认知理论为基础研究此问题;汉语中有两大非典型名词性通指表现形式:“这+BCN”和“一量名”构式,相关讨论较零碎,有必要对其进行解释性研究;目前关于通指句的句法-语义限制分析甚少,本文试在这方面做出一定努力。在层级假设和主观化理论框架下,本文主要得出了如下三方面结论:1)特征类通指句反例容忍现象是层级心理模型触发认知推理过程造成的结果,合意模型的选择由整个句子结构认知域决定,反例本质上与“数量”无关;2)通指性“这”源自指示词“这”的“认同用”和“情境用”,话题义极明显,主要用于强调个人主观信念与态度,语法化过程中伴随明显的情感与认知主观化;通指性“一”适用于针对个体宣扬普遍道理的语境,命题意义较BCN弱,主观性更强,通指一量名构式对名词生命度的要求及其与通指测试框架的不兼容性决定了其分布广度不如通指性“这”,从而否定了之前关于汉语通指最基本表现形式的共识;3)句法-语义分析方面主要涉及主谓语指称意义匹配问题,其中动作性动词由于发生了主观化,指称意义降低,因此可与通指性成分匹配,由于动词对论元的约束力下降,整个句子形态变化减少。本文所采用的认知研究方法从根本上解释了反例容忍这一难题;对通指性“这”和“一”的理据阐释及句法-语义限制的分析从单纯的描写性分析上升到了解释性研究层面。
其他文献
利用不同配比的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EP(环氧树脂)共混体系改性了PS(聚苯乙烯),研究结果表明:当SBS的加入量为15份,EP加入量为3份,DDM(4,4’二氨基二苯基甲
本文选取湘乡方言复句的关联标记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定调查表、实地方言调查,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复句、关联标记研究的丰富成果,以语言类型
《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政史资料汇编无论在文化史还是史学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尚书》的研究与整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各种形式的注释可谓汗牛充栋,但《书经
现代维吾尔语中动词的使用频率较高,所表达的意义繁杂。无论从词汇角度还是从语法角度来讲,它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词。我认为,为了更准确、科学地描述动词,对动词一词进行全面系
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灿烂文化和伟大文明的对外传播已经成为一项必要而紧迫的任务。诗歌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语言结晶,将诗歌原汁原味地在译入语中表现出来,对
《扬子法言》(以下称为《法言》)是西汉末期扬雄的一部代表作品,是模仿《论语》写成的。《法言》是扬雄最为重要的一部著作,不仅是研究扬雄,同时也是中国语言史研究不可缺少的著作
针对现有的煤矿监控系统双机热备方案存在存储设备投资费用高、可靠性相对较差、主机中断后恢复数据算法复杂等缺点,设计了基于纯软件模式的双机热备数据同步软件,该软件依据
根据可靠性理论和蒙特卡罗法原理,结合ANSYS软件,以高压球罐为研究对象进行可靠性分析。依据实际工况,判定该研究对象的设计参数服从正态分布,通过对建立的模型进行500次随机
在不断涌出新兴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公司重视内部人才培训,诸多公司针对内部人才的培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但是效果并不是特别的理想。如此以来就要针对我国公司的内
众所周知,莎士比亚戏剧是响誉世界文坛的文学名著。目前莎剧已经翻译成法、德、日等诸多国家和民族的语种。就藏语言文学翻译而言,也已有了斋林旺多老人翻译的莎剧名著之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