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Ι°椎体滑脱是临床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临床常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等。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很轻的患者。手术治疗疗效是肯定的,但同时带来更大的创伤和并发症。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器械的改进、穿刺技术以及治疗理念的变化,不断有学者对联合注射胶原酶和臭氧化学溶解方法的适应症范围进行探索,并取得了肯定的结果。临床研究显示:联合注射胶原酶和臭氧这种微创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方法之一。目前联合注射胶原酶和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Ι°腰椎滑脱在国内尚缺乏相关研究。 目的:分析CT引导下联合注射胶原酶和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Ι°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010年1月--2011年9月期间,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Ι°腰椎滑脱的49位患者,采用在CT引导下联合胶原酶和臭氧注射入突出物内、外即“靶位”,进行溶盘治疗。按照治疗前后分组:对照组,治疗组。通过比较治疗前、后1周、6个月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止痛药使用情况及滑脱椎体位移距离;并采用改良Macnab法对术后1周、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观察治疗组的并发症。 结果:1.穿刺情况49例靶位穿刺均成功。2.并发症患者经治疗后观察1h~72h:部分患者出现腰部明显酸胀感的症状,治疗采用连续3天静脉使用脱水、营养神经等药物,使用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手术后未出现椎间盘感染、大血管、神经损伤或局部血肿等不良反应。3.临床疗效VAS评分术前:8.52±1.13;术后1周为2.48±1.04;术后6个月2.73±1.08;止痛药使用评分术前:2.85±0.82;术后1周为0.63±0.31;术后6个月0.51±0.21;滑脱椎体移位距离术前:1.93±0.33mm;术后1周为2.01±0.14mm;术后6个月1.96±0.25mm。术后1周、6个月患者VAS评分及止痛药使用评分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滑脱椎体移位距离术后1周、6个月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6个月进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有效率分别为85.71%、87.7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靶位联合注射臭氧和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Ι°腰椎滑脱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对滑脱椎体稳定性无影响而根性症状即刻改善明显,是一种较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