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分离格栅模式视觉诱发电位(ic-VEP)定性模式检查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检测ic-VEP在POAG临床诊断中具有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从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能早期、准确地诊断青光眼而提供客观敏感和有效的依据。方法严格按照入选条件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科就诊的68例(82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作为实验组(青光眼组)、47例(76眼)正常眼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的眼科相关检查、视野检查、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Ⅲ)检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以及ic-VEP定性模式检查,ic-VEP应用柯谛亚视觉电生理检测仪(湖州美科沃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检测,采用分离格栅刺激模式,检测黄斑区中心10度内影响神经节细胞M通路,以信号噪音比(SNR)为观察指标,对于柯谛亚视觉电生理检测仪检测的SNR值,以“1”为衡量其标准的临界点,依据定性检查模式标准判定:SNR≥1,提示M通路无损伤,判定不是开角型青光眼(系结果为阴性);SNR<1,提示M通路损伤,判定是开角型青光眼(系结果为阳性)。然后分别进行ic-VEP与视野、RNFLT进行多元相关分析,分析ic-VEP在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青光眼组和正常对照组在相关参数上如年龄、屈光度和中央角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青光眼组患者的眼压、视野、RNFLT和ic-VEP与正常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青光眼组患者相对于正常组,其眼压升高、视野缩小、RNFLT下降及ic-VEP SNR降低。在青光眼组患者中,ic-VEP SNR与屈光度、眼压、视野及RNFLT的相关性分析表明,ic-VEP SNR与眼压(r=0.38,P<0.01)、视野缺损(r=0.36,P<0.01)和RNFLT(r=0.33,P<0.01)显著相关,而与屈光度无明显相关性(r=0.05,P>0.05)。本项研究中,青光眼组SNR<1者74只眼,占本组的90.2%,正常组SNR<1者9只眼,占本组的11.8%,青光眼组SNR检测异常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组。ic-VEP对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敏感度为90.2%[88.2%~96.6%,95%CI],特异度为88.2%[80.9%~95.5%,95%CI]。ic-VEP与视野检查及RNFLT损伤的一致性检测显示:ic-VEP与视野的损伤(Kappa值=0.68,P<0.01)、HRT-Ⅲ检查RNFLT(Kappa值=0.65,P<0.01)的一致性较好。结论ic-VEP是一种采用分离格栅刺激模式,针对黄斑区中心10度范围内的M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作出选择性刺激而对其进行功能性检查,ic-VEP SNR和视野、RNFLT的损伤相关,并且与二者的损伤保持较好的相似结果。ic-VEP在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上,不仅有较高的灵敏度还有较高的特异性,所以说ic-VEP对早期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有临床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