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的研究至今虽说不上是日臻成熟,但众多学者对翻译研究所作的不懈努力使得翻译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现在的翻译研究不再将翻译看成是以文本形式出现的静态的终端产品,而是把翻译视为一种动态的跨文化交际过程。而且,翻译研究不再拘泥于词句上的对比,在词句层次上寻找翻译规律,而是扩展到了语篇层次,形成了现在的语篇翻译研究模式。把语篇作为翻译的基本单位就是这种翻译研究模式的内容之一。以语篇为操作单位能对原文的语义、语用、功能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考虑译文的构建,再生出对应的译语语篇,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词句层上,求得词对词,句对句的“对等翻译”效果。本文将从翻译中理解和传达两大主要过程进行阐述,旨在论证翻译应以语篇为基本单位的命题。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动态的语篇视角,即把翻译视为一种动态的跨文化交际过程,而交际是通过语篇完成的,而且立论将建立在充分的英汉互译语料基础上。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章对国内外对翻译单位所作的研究进行了一个概括,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第二章详尽阐述了语篇的概念。从系统功能学的角度,把语篇放进语境(文化语境,情景语境,上下文语境)和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中去讨论语篇概念的内涵。并对语篇进行了范围界定和层次划分。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第三章结合语境,充分论证了语篇对于文本分析和理解的重要性。原语语篇无论是语篇类型还是语篇词句的理解都离不开语篇作为参照体系,离不开语篇生成的环境---语境作为思考背景。 第四章同样从语篇的角度阐述了语篇对于译文生成的重要性。重点放在原语和译语不同语篇表达形式的转换上。以语篇作为参照体系,才能在考虑到两种不同语言表达形式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篇形式来传达原文的意义和功能。在这部分还对不同的英汉思维方式作了一归纳。 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再次强调翻译实践以语篇为单位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样的,翻译研究也应扩展到语篇层次上,只有这样,才能结合翻译的本质----动态的跨文化交际过程,全面客观地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