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拼接/合成攻击的图像被动取证方法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che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强大的数字图像处理软件的出现,对图像进行恶意篡改变得非常的容易,图像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就受到了威胁。图像拼接攻击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图像篡改方法,图像拼接检测是一种重要的数字图像取证方法。本文主要致力于研究基于被动取证的图像拼接/合成检测方法,具体工作如下:  提出了两种拼接/合成图像检测方案,两种方案都是直接针对测试图像进行检测。方案一是基于图像频域统计特征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能够表达其纹理特点的局部二值模式(英文全称,LBP),及其DCT域的统计量作为特征向量,建立统计模型。方案二利用了Watson视觉模型,首先计算图像的局部DCT系数,利用Watson视觉模型提取DCT域中视觉敏感的系数,然后计算LBP,并用其标准方差作为特征向量,建立统计模型。对于这两种统计模型,我们分别使用LIBSVM作为分类器,检测图像是否经历了拼接/合成攻击。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提出的两种方案的检测率分别达到98.1%和99%,即具有较高的检测率,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提出了一种拼接/合成图像篡改定位方法。对于数码相机获取的全彩色图像,CFA插值的运用为拼接图像的检测与定位提供了理论基础,即插值操作使图像相邻像素间具有相同模式的相关性,拼接操作会破坏或者改变这种相同模式的相关性,鉴于此,我们利用CFA插值模型,通过改进的EM算法估计模型系数,并用这些系数的期望构造插值内核以对待检测的图像进行估计,获得估计的原始模式图像,最后,比较估计的原始模式图像与待检测图像,并结合Canny边缘检测,确定篡改区域的位置。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算法具有良好的篡改定位能力,并且具有对JPEG压缩、噪声、滤波、伽马校正等内容保持性操作的鲁棒性。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利用变分法研究了Hamilton系统周期解的存在性。 首先介绍了变分原理的发生发展,以及它在Hamilton系统中的应用;然后综述了用变分法中的极小作用原理和极小极大原理
Volterra型延迟积分微分方程(VDIDEs)广泛运用于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及控制论等科学领域,延迟积分微分方程通常很难获得理论解的解析式,因此研究这类方程的数值方法是十分必要
自Einstein提出相对论以来,其时空模型-Minkowski空间一直备受数学界和物理学界的关注。相对于人们最熟悉的Euclidean空间,Minkowski空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由于度量的不同,导致
本文首先对人工神经网络(感知器、误差回传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行了综述。然后应用遗传算法对L-异亮氨酸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且运用BP神经网络对L-异亮氨酸的发酵过程仿真
Laplace方程的Neumann问题作为一类重要的椭圆边值问题,有广泛的运用背景。当采用Calderon投影的第二个表达式的直接边界公式解时,将会遇到超强奇异积分。对超强奇异积分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