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Is治疗实体瘤的非常规反应及其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进展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seekerw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及理解,以免疫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模式。近10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广泛获批及逐渐普及于临床,已在多种实体瘤治疗中大放异彩、展现出优良前景,被视为最具有潜力的抗肿瘤治疗方式之一。但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也提示,随着治疗模式的“范式转化”,新的治疗模式也带来了不同于传统应答模式的疗效反应模式,即非常规反应模式,包括假性进展、延迟反应、疾病超进展等。研究证实,传统的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往往无法准确捕捉此类非常规反应,从而难以正确评估免疫治疗疗效,这为临床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与挑战。因此,新的实体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油然而生并亟待发展与完善,导致了一系列免疫相关疗效评价标准被陆续提出。本文就实体瘤免疫治疗,主要是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非常规反应模式及相关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发展和应用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与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远期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本医疗组接受微创食管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RAMIE组和VAMIE组,其中RAMIE组38例,VAMIE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3年无瘤生存率(92.1%、68.4 vs 7
目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食管癌患者对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及近期预后影响的分析,为合并不同严重程度COPD的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63例患者,男124例、女39例,平均年龄63.8(40~82)岁,根据术前是否合并COPD,
背景: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NONFH)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其早期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迄今为止,NONFH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成骨分化能力降低和血管生成能力下降,但是详细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
目的分析在接受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 LEP)后,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尿失禁症状出现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5月诊治的122例BPH患者,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且操作娴熟术者完成所有手术。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尿失禁症状,将其分为非尿失禁组(n=88)和尿失禁组(n=34),收集、统计两组之间围手术期基本资料,分析Ho LEP术后尿失禁的影响因素。结果34名(27.9%
据报道,叉头盒O3a蛋白(FoxO3a)调节肿瘤的侵袭和迁移,但是关于分子机制或其在滋养细胞侵袭和迁移到子宫中的作用知之甚少。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旨在探讨其在滋养细胞发育和胎盘相关妊娠并发症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首先比较健康孕妇和先兆子痫患者胎盘组织中FoxO3a及其磷酸化形式(p-FoxO3a)的水平。然后用慢病毒载体转染HTR-8/SVneo细胞,以敲降和过表达FoxO3a。在转染后的细胞上进行
目的比较低位直肠癌手术后行临时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或结肠造口术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指标,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等临床效果。方法统计分析重医一院2015.4到2019.9低直肠癌手术患者99例,其中行预防性末段回肠造瘘49例、结肠造瘘50例,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Chi-square test等统计学方法比较这两组感染指标,生化,并发症,还纳手术时长(min),排气/便时间(天)及还纳后住院时间(天)情况。结果
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如何实现规范有效的生活改善方式,需要在饮食结构和运动方式等方面具体化,本研究观察有氧运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是否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通过性激素水平及糖脂代谢的变化希望得到临床可行的运动数据支持。方法首先通过Meta分析进行文献分析,对采用运动干预的文献查新后,选取密切相关文献分析,通过对女性性激素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头颈肿瘤是指发生在鼻咽、口腔、口咽、下咽、喉部、鼻腔鼻窦等部位的恶性肿瘤,是全球排名前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绝大部分的病理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头颈鳞癌患者被诊断时多为晚期,传统方案治疗后复发率约为60%、转移率约为30%。而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癌患者的治疗手段有限,长期生存率有待提高。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有效的提高了这些患者的总生存期,为头颈鳞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程序性死亡蛋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以及讨论脑卒中后下肢静脉血栓抗凝治疗的安全性,为脑卒中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期及恢复期脑卒中患者30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患者脑卒中后是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分为有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分别为98例和204例,其中有血栓组又分为小腿
背景: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之间的平衡对于胎盘的正常形成非常重要,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病理机制也密切相关。已有研究发现在子痫前期患者循环中Axl的胞外段形式sAxl表达水平上调,并且与血压、蛋白尿等子痫前期临床症状呈正相关,但其上调机制以及是否通过抗血管作用参与子痫前期发病,尚不明确。ADAM17在乳腺癌细胞中被发现能够剪切Axl,释放sAxl,可能是子痫前期中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