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远端心肌损伤的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m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肝脏缺血再灌注常发生于肝移植等肝脏外科手术过程中,可导致肝脏损伤和其他远端器官损伤,其中心脏受到的损伤尤为严重。然而,目前临床上针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诱导的远端心肌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自主神经系统在肝脏和心血管系统中均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既往研究指出,在各器官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体内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平衡失调,加重组织损伤。迷走神经刺激是神经调控的重要措施,在临床上常用于癫痫和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其疗效和安全性较为明确。多项研究表明,迷走神经刺激可纠正自主神经系统平衡失调,在心、脑、肾和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显著的保护作用。然而,迷走神经刺激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诱导的远端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尚未阐明。目的:1.探究迷走神经刺激对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2.探究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3.探究迷走神经刺激对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损伤的作用4.探究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损伤的机制方法:本研究所用动物为SPF级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均饲养于12小时明/暗交替的SPF级屏障环境中,实验前给予正常饮食、饮水7天使实验动物适应环境。所有实验动物术前需禁食8个小时,通过腹腔注射浓度为1%的戊巴比妥钠进行麻醉,剂量为40 mg/kg体重。整个操作过程中用加热垫维持大鼠正常体温。实验操作严格遵守《实验动物的护理和使用指南》。1.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组(Sham组):n=6,分离左侧颈部迷走神经干并连接迷走神经刺激器,但不打开刺激器开关;分离支配肝左叶和肝中叶的肝蒂,但不予以夹闭;(2)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n=6,分离左侧颈部迷走神经干并连接迷走神经刺激器,但不打开刺激器开关;分离支配肝左叶和肝中叶的肝蒂,并予以夹闭;(3)迷走神经刺激组(VNS组):n=6,分离左侧颈部迷走神经干并连接迷走神经刺激器;分离支配肝左叶和肝中叶的肝蒂,并予以夹闭;在缺血同时打开迷走神经刺激器的开关,在整个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予以持续迷走神经刺激,将刺激强度调整至使心率下降至约基础值90%的水平。IR组和VNS组在缺血1小时后松开血管夹以恢复血流灌注,再灌注时间为6小时。缺血再灌注过程结束后,在门静脉取静脉血以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水平;取肝左叶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检测法观察病理学变化和肝细胞凋亡情况。2.SD大鼠的分组和实验操作流程同1。实验结束后,取肝左叶组织,通过试剂盒检测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as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测定肝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m RNA表达水平;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肝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Bax)、核因子活化B细胞κ轻链增强子(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NF-κB)p65、NF-κB磷酸化p65(phospho-p65,p-p65)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及核蛋白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的蛋白含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肝组织中HO-1蛋白的表达情况。3.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损伤组(MI组)和迷走神经刺激组(VNS组),每组6只。在MI组和VNS组构建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在VNS组给予全程迷走神经刺激,操作过程同1。实验结束后,在下腔静脉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肌酶同工酶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的水平;取左心室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检测法观察病理学变化和心肌细胞凋亡情况。4.SD大鼠的分组和实验操作流程同3。实验结束后,在下腔静脉取静脉血,在左心室取心肌组织,使用试剂盒分别测定血清和心肌组织中MDA、GSH的含量及SOD和CAT的活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测定心肌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m RNA表达水平;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心肌组织中Bax、Bcl-2以及NF-κB p65、p-p65的蛋白含量。结果:1.迷走神经刺激显著改善了急性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脏组织学损伤,降低了缺血肝叶的Suzuki病理评分;发生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升高,迷走神经刺激显著降低了这些血清酶的水平;缺血再灌注损伤显著增加了肝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数目,而迷走神经刺激显著减少了细胞凋亡数目(所有p<0.05)。2.迷走神经刺激显著抑制了缺血肝叶中的细胞凋亡过程,增加了肝组织中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同时降低了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迷走神经刺激明显逆转了缺血肝叶中的炎症反应激活,抑制了肝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及NF-κB p65磷酸化;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肝组织中氧化代谢产物MDA增加和抗氧化剂GSH、SOD和CAT水平降低,而迷走神经刺激显著逆转了这些改变,抑制了缺血肝叶中的氧化应激水平;发生急性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组织中Nrf2/HO-1蛋白含量增加,迷走神经刺激进一步增加了Nrf2/HO-1的蛋白含量(所有p<0.05)。3.迷走神经刺激显著改善了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组织学损伤,降低了心肌组织的病理损伤评分;肝脏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肌酶同工酶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水平升高,而迷走神经刺激显著降低了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迷走神经刺激显著逆转了肝脏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数目增加(所有p<0.05)。4.肝脏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血清和心肌组织中氧化代谢产物MDA增加和抗氧化剂GSH、SOD和CAT水平降低,而迷走神经刺激明显逆转了这些改变;迷走神经刺激显著逆转了肝脏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中Bax的增多和Bcl-2的减少;迷走神经刺激抑制了肝脏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及NF-κB p65磷酸化,从而减轻心肌组织中的炎症反应(所有p<0.05)。结论:1.迷走神经刺激可显著减轻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2.迷走神经刺激可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组织中的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过程,并增强Nrf2/HO-1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对肝组织的保护作用;3.迷走神经刺激可显著减轻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远端心肌损伤;4.迷走神经刺激可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全身氧化应激反应及心肌组织中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过程,从而发挥对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模糊集、粗糙集和软集等理论都是作为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常用数学工具被很多学者所研究.本文主要考虑将这些理论与格和BCI-代数相结合,考虑它们与格和BCI-代数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格和BCI-代数上的某些不确定性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分配格上基于模糊理想,定义了一种新的同余关系,研究了基于模糊理想的粗糙格(理想、滤子)和粗糙模糊格(理想、滤子)的一些相关性质.特别地,考虑了格(理
低碳发展是全球气候变暖压力下环境生态系统对制造业提出的要求,也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本文的研究基于低碳化发展背景,将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因素纳入制造业生产效率系统,采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为制造业低碳发展的表征指标,以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和30个省(直辖市)为观察对象,以2001-2016年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因素分解、面板数据回归、数据包络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制造业低碳化发展的
合成化学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基于碳氮键的独特生理活性,其构建备受关注。发展高效、绿色、温和的胺化反应构建碳氮键,以实现高价值分子的合成与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而近年来氮自由基作为中间体为胺化反应和碳氢官能团化反应提供了全新思路。本论文首先概述了胺化反应的发展历程及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C-H胺化反应,随后根据活化模式介绍了不同引发方式下氮自由基参与胺化反应的特点及代表性工作,包括金属诱导、光诱
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 Lloyd,1908)、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 Regan,1905)和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 Regan,1905)均隶属鲤科(Cyprindi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裂腹鱼属(Schizothorax),是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仅有的三种裂腹鱼属鱼类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为我国的特有树种,因其抗旱和抗寒能力较强,适应性广泛,是华北山地最主要的针叶造林树种之一。本研究以北京市八达岭林场60年生4种林分密度(900、1260、1460和1660株·hm-2)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林分结构、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凋落物和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等方面的密度效应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方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快速变化,企业需要通过新技术引进提升产品质量、缩短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和提高市场反应程度。但与此同时,新技术的使用也会使产品开发和推广变得具有风险,产生供应端质量信息波动。另一方面,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需求端存在大量的随机因素对供应链的整体运行产生负面影响。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和偏好的多样性,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往往无法准确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和购买习惯,从而导致了新产品的市
水稻生长参数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物理、生理、生化特征和性状的表征,可以反应水稻的生长状况和趋势,包括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等。及时准确地获取水稻生长参数,可以实时监测水稻长势,并在水稻生长初期对产量进行预判。传统的水稻生长参数获取方法为地面人工测量,耗时耗力、采集效率较低,而且会破坏水稻的植株结构,对后续的产量研究不利。近年来,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遥感技术提供了新的数据获取平台,
随着静止卫星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多光谱成像仪在谱段和空间分辨率方面的发展,静止卫星的应用由传统的气象、通信和广播等领域推广至海洋水色和陆地遥感监测。尤其静止卫星高频次的成像能力使其能够捕捉植被冠层光谱的日内变化特征,对植被遥感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可大幅提高多云、多雨地区多光谱遥感数据的获取效率。植被冠层光谱的二向性反射差异较为显著,然而高频次静止卫星遥感数据存在观测角度和太阳角度差异较大的问
地球参考框架(TRF)不仅是表达地球空间信息及开展地球科学研究的基础,而且能够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实际应用提供基准信息。2015年2月26日,联合国代表大会指出精确稳定的TRF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有TRF的更新与精化是大地测量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GNSS在TRF建立过程中的主要贡献为:GNSS为TRF的建立提供了最密集的地面监测网;大部分TRF用户均通过GNSS测站实现TRF产品
在智能设备飞速发展的今天,对用户位置信息进行收集、挖掘、分析来优化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已成为普遍现象。现有的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给国家建设、城市管理、公众服务等提供了可靠的决策、技术支持。但是,面对不可信的第三方服务商,直接收集用户的空间位置信息可能会损害用户的隐私,因为结合某些背景知识,直接对位置数据分析处理能够很容易的推断出用户的个人隐私。如果不能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