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有关低碳经济的文献、技术虽然比较多,但有关低碳理念的具体实施在设计上就相对比较匮乏,本论文研究的课题是如何能合理的建立低碳理念与设计之间联系。虽然本文的研究课题在学术视野里是比较少有的,但本文所具有的低碳理念嫁接到设计当中则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国外技术产业更新换代较快,在住宅设计当中设计重点早已转移到节能减排上。而国内节能减排传统技术才刚刚进入现代化,又不能盲目引进国外非尖端技术,所以在低碳技术及设计上与国外有很大差距,在技术投入与资金投入上也与国外也有一定的差距。而国内的设计师对低碳的设计理念与整体民众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国内相关低碳的生产能力均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是在现有这种条件下,如何将低碳理念移植到设计当中且找到合理的定位,并将低碳技术及理念合理的、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移植到住宅设计当中去,这是我们值得关注并现实存在的课题。低碳的住宅设计是一个刚刚兴起,有着无穷无尽可能性的命题。“乌托邦”、“桃花源”或是“理想国”这样的词语背后所代表的美景,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低碳住宅这一设计理念的横空出世,就是为了让这些鸟语花香、自给自足、无忧无虑、把酒言欢的生活憧憬变为现实,为了让不断拼搏的人放慢脚步发现生活中别样的美。低碳建筑的实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从建筑的选址、规划、设计、建设、装饰到装潢等等这些方方面面都要渗透着低碳环保的理念,用实际行动来诠释和支持可持续的发展观。各种建筑材料更新换代,研制新产品,都对低碳建筑的完善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在此次的毕业设计——仿陀螺生态建筑中,我从设计缘起到整体规划再到细部设计都贯彻了低碳、环保的理念,整个建筑的本身不再是一个能量消耗体,而是一个能量产生体,它自身产生的能量完全足以供应建筑本身的运转需要。在我的理念中这是一个很极端的建筑设计,也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正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再是生态循环的累赘和包袱,而是促进这种良性循环的有效环节。我并不奢望这个设计有多么的完善和成功,而是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做整个低碳建筑成型前的一个垫脚石。这个“树屋”的设计现在只是停留在一个设计层面,也就是一个空想的阶段,如果有机会把它变成现实的话,我相信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我能更清晰的看到自己的不足,并进一步深入了解低碳建筑本身所涵盖的意义,不论是对于我自己今后的设计之路还是对业内在低碳建筑方面的探索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如果有一天“树屋”真的能和世人见面,我希望它会是一张多米诺骨牌,可以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