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庭筠是晚唐诗坛大家,又是花间词派的开创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还撰有小说集《乾子》。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对温庭筠的研究重在考证其生平、行迹和探讨其词的艺术性。本文的目的,是想评价温庭筠其人,探讨其多姿多彩的诗歌美学风貌。其一,结合唐代的政治、文化、生活背景来分析温生平行事,探索他沉沦下僚、谤满一身的原因,力求知人论世,以现代人的眼光,对温庭筠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温庭筠有济世的抱负与杰出的文才,然而,由于他不愿媚事权贵,且常常在诗中直刺现实中种种不合理之处,激怒了当时的执政者,屡受排摈,坎坷至死。又由于史书记载的偏颇,贻谤史册。他的生前遭逢、身后际遇都可谓悲剧。其二,所谓“文如其人”,可以理解为:某一时、某一类的作品总反映作者某一时、某一类的思想情感、审美趣味。温的诗、词、文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特色,其诗歌又具有多重美学风貌,无法一以概之,这反映出作者思想性格、审美趣味的多重性。本文认为,温庭筠作为一个力求经世致用的文人时,他的诗歌反映现实,具有深厚的思想内容,充满沉郁磊落、耿介不平之气。他有入世之愿,却又屡受现实之阻,发而为诗,激昂中又饱含沉郁;有的诗深沉厚重,表现出他的社会责任感;抒发才士失职之感慨郁愤时,则慷慨磊落,耿介不平。温庭筠又是一个对大自然之美别有会心的诗人,有时身在世途,向往、欣赏自然之美;有时归隐息机,体味田园风光;有时则亲近释道,寻幽访逸,寄情山水。这部分诗总体上表现出清拔旷远的风格,且别有特色:清中有明丽鲜媚,故而不寒瘦;静中有生机活力,故而不死寂。而当他作为一个花间才子,彩笔画梦时,他的诗风华流美,表现出唯美的艺术趣味。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乐府题材的七言古诗。在这些诗中,他创造了一套唯美的意象系统,诗中充溢着春天的色彩与情调,既有勃勃的生机和热情,又给人美的滋润而不是刺激,表现出阳柔之美的特征。同时,这些诗意境开阔,充满想象,飞扬流动,且音节婉妙。作者的兴趣不在于议论与抒情,而在于描绘:浓墨重彩地画他理想中的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