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温庭筠的人生悲剧与诗歌美学风貌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庭筠是晚唐诗坛大家,又是花间词派的开创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还撰有小说集《乾子》。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对温庭筠的研究重在考证其生平、行迹和探讨其词的艺术性。本文的目的,是想评价温庭筠其人,探讨其多姿多彩的诗歌美学风貌。其一,结合唐代的政治、文化、生活背景来分析温生平行事,探索他沉沦下僚、谤满一身的原因,力求知人论世,以现代人的眼光,对温庭筠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温庭筠有济世的抱负与杰出的文才,然而,由于他不愿媚事权贵,且常常在诗中直刺现实中种种不合理之处,激怒了当时的执政者,屡受排摈,坎坷至死。又由于史书记载的偏颇,贻谤史册。他的生前遭逢、身后际遇都可谓悲剧。其二,所谓“文如其人”,可以理解为:某一时、某一类的作品总反映作者某一时、某一类的思想情感、审美趣味。温的诗、词、文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特色,其诗歌又具有多重美学风貌,无法一以概之,这反映出作者思想性格、审美趣味的多重性。本文认为,温庭筠作为一个力求经世致用的文人时,他的诗歌反映现实,具有深厚的思想内容,充满沉郁磊落、耿介不平之气。他有入世之愿,却又屡受现实之阻,发而为诗,激昂中又饱含沉郁;有的诗深沉厚重,表现出他的社会责任感;抒发才士失职之感慨郁愤时,则慷慨磊落,耿介不平。温庭筠又是一个对大自然之美别有会心的诗人,有时身在世途,向往、欣赏自然之美;有时归隐息机,体味田园风光;有时则亲近释道,寻幽访逸,寄情山水。这部分诗总体上表现出清拔旷远的风格,且别有特色:清中有明丽鲜媚,故而不寒瘦;静中有生机活力,故而不死寂。而当他作为一个花间才子,彩笔画梦时,他的诗风华流美,表现出唯美的艺术趣味。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乐府题材的七言古诗。在这些诗中,他创造了一套唯美的意象系统,诗中充溢着春天的色彩与情调,既有勃勃的生机和热情,又给人美的滋润而不是刺激,表现出阳柔之美的特征。同时,这些诗意境开阔,充满想象,飞扬流动,且音节婉妙。作者的兴趣不在于议论与抒情,而在于描绘:浓墨重彩地画他理想中的美的境界。
其他文献
<正>日本文明与中国文明同属东方文明体系。在历史上,日本古代文明受到东方的大陆古代文明,特别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影响甚大,近现代文明则接受了配方异质的现代文明的强烈冲击,
微电影的兴起是当今一个显著文化现象。它脱胎于恶搞类视频,但不等同于恶搞,与电影短片、传统电影、微视频等也有着内在区别。微电影是科学技术发展到现阶段的产物,是快餐文
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泰勒(R. W. Tyler)提出“教育评价”这一概念以来,教育评价研究已经成为西方教育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条件,任何个体的成长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不受环境影响的个体是不存在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环绕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所谓思想政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范畴,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的基本意义是诚实守信、遵守诺言和真实负责。它的存在和演变不仅对古代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传承起到
神龙元年(705)至先天二年(713),是唐朝宫廷政治斗争最为激烈、最为频繁的时期,此期文学是唐代文学发展由初而盛的关键,二者的关系极为紧密,故研究初唐后期宫廷政治斗争与文学
简要介绍了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的必要性、紧迫性。在此基础上 ,对大学城发展模式、大学城与城市整体关系、大学城规划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婼玛的十七岁》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云南良黎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出品编剧:孟家宗导演:章家瑞摄影:马东戈录音:杨占山美术:张崇明主演:李 敏 杨志刚
刘易斯·芒福德是城市规划和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大家,也是媒介环境学的重要思想先行者之一。在媒介环境学迅速崛起的今天,深入系统地研究刘易斯·芒福德的媒介环境学思想,既
作为特殊的句法结构,分裂句和假型分裂句一直以来都是语言研究者们讨论的热点。许多语言研究者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研究了英语中分裂句和假型分裂句的主位结构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