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资源的枯竭和老工业城市传统产业的衰落,东北地区经济一度陷入困境,被称为“东北现象”。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在此后的十年时间里,东北三省经济迅速发展,年均增速超过12%。然而2013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低迷,三省增速集体跌破合理区间。在这一背景下,探索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作用,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对东北地区经济周期波动扩张乏力的现状具体影响机制,并为熨平经济波动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对推动东北地区充分发展、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有关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周期波动影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针对这一问题的相关理论比较多,为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但也应当看到,现有文献中多为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很少针对某一地区单独研究这个问题,对东北地区的研究更是存在明显不足。本文试图构建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框架,利用理论分析及实证分析等科学分析方法,探索东北地区周期波动特征及预测经济波动曲线的变化态势,通过构建投资率与经济增速的线性组合分析得出东北地区合理固定资产投资率区间。总而言之,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理论分析为指导,实证分析为依据,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对东北地区经济波动的具体影响机制。本文首先对经济周期波动等基本概念和相关周期理论进行简要梳理,进而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周期进行了划分,然后利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数据对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现状和经济发展现状做了简要分析,并试图对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最后选取东北地区相关数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波动作用做实证分析并进行一系列相关检验。本文认为东北地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波动呈现波动长度延长、波动强度下降及波动扩张乏力的态势,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呈现先平缓上升后急剧下降的态势,在此基础之上对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区间进行了预判,结果显示合理投资区间应为24.6%至40.6%,东北三省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率仍高于合理投资区间。基于以上的结论,本文认为东北地区应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在稳步增大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基础上,加大新基建的投资力度以缓解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东北地方政府还应切实提高对医疗、教育等民生保障的投资,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长期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