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次酸衍生物抗自由基活性研究及甘草产品工业化设计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w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草的活性成分之一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是目前较有代表意义的抗衰老中药活性成分,在食品、化妆品、日用化学品领域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甘草酸单铵盐为原料,制备了甘草次酸及其金属配合物,运用电化学的方法研究了甘草次酸及其金属配合物、甘草黄酮的抗自由基活性,同时对甘草系列产品的批量生产进行了初步工艺设计,具体如下:1、以实验室制得的甘草酸单铵盐为原料,制备甘草次酸,并制备甘草次酸铁(Fe)、铜(Cu)、锌(Zn)、钙(Ca)4种金属配合物,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红外吸收光谱(IR)鉴定分析甘草次酸及其配合物,基本确定形成甘草次酸配合物,同时初步推测出配合物的配位键发生在11位羰基和30位羧基。2、以电化学分析方法中峰电流的变化为对比参数,研究甘草次酸及其4种配合物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大小。结果表明:甘草次酸及其4种配合物对自由基均具有清除作用。其中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为:甘草次酸-Zn配合物>Ca配合物>Fe配合物>Cu配合物>甘草次酸,分别较甘草次酸提高了34.2%,32.2%,28.13%,21.23%。其中Zn2+和Ca2+与甘草次酸的配合大大增强了甘草次酸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羟基自由基(·OH)清除作用为:甘草次酸-Zn配合物>Cu配合物>Fe配合物>Ca配合物>甘草次酸,分别较甘草次酸提高了19.19%,19.15%,8.68%,0.89%。其中Zn2+和Cu2+与甘草次酸的配合大大增强了甘草次酸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超氧自由基(O2·-)清除作用为:甘草次酸-Zn配合物>Cu配合物>Ca配合物>Fe配合物>甘草次酸,分别较甘草次酸提高了30.98%,21.84%,11.0%,3.41%。其中Zn2+和Cu2+与甘草次酸的配合大大增强了甘草次酸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脂质过氧自由基(ROOH)清除作用为:甘草次酸-Fe配合物>Ca配合物>Zn配合物>Cu配合物>甘草次酸,分别较甘草次酸提高了24.47%,12.58%,4.35%,2.53%。其中Fe3+和Ca2+与甘草次酸的配合大大增强了甘草次酸对脂质过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3、通过对修饰剂、缓冲液、缓冲液p H、扫描速率等条件的筛选,建立一种检测甘草黄酮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同时利用电化学分析方法测定甘草黄酮对4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为:DPPH(66.3%)>ROOH(55.97%)>·OH(44.44%)>O2·-(25.64%)。说明甘草黄酮对DPPH和脂质过氧自由基均具有很强的清除作用。4、进行甘草系列产品甘草酸单铵盐、甘草黄酮、甘草多糖制备的初步工艺设计,并绘制了其制备工艺流程图。
其他文献
研究Rn上的函数f是Rn上一列连续函数{fn}的极限函数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利用Baire定理,给出了连续函数列的极限函数必须满足的必要条件.通过构造连续函数列逼近已知函数,给
首次将Fe/C微电解用于处理混凝后的压裂废水,分别考察了微电解pH值、停留时间、Fe/C体积比、铁屑粒度、氯化铵加量对Fe/C微电解的影响程度,并通过计算确定了铁屑消耗量.实验
医疗服务指标体系作为医疗服务水平评价的重要依据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国内尚未建成成熟的医疗服务指标评价体系,因此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并构建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指标体系
文中给出了非中心x^2,t,F量分布的密度的证明。
随着自旋电子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发展,人们在研究半导体时发现作为内禀性的电子自旋效应与电子传输特性相比是一种更重要的性质。由于拓扑绝缘体具有较强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
在产校融合背景下,研学旅行教育理念变革是信息时代下教育革新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传统的教师角色需要根据当下教育的要求,进行角色重塑,进而匹配时代要求。然而,
<正>2016年高考前夕,河南省许昌市两名高三学生,因找人替自己参加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被法院以代替考试罪单处每人罚金1万元。针对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枪手替考"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讨论如何提高铣工的专业技能,首先在老师方面,要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改进,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自始至终要将创新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另外,
针对依维柯汽车转向节复杂特殊的产品结构和实际批量生产中出现的侧臂成形困难、缺料、折叠、合格率低等质量问题,通过Deform有限元建立依维柯汽车转向节塑性有限元模型,进行
基于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提供了一种多工位冷锻工艺生产球头销。球头销多工位冷锻成形工艺存在两种可选方案,为了得到最佳成形方案,采用了Deform-3D有限元软件对两种工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