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光响应型肽基自组装新型纳米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生物活性和光可调控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紫外(Ultraviolet,UV)和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光响应的香豆素类光敏剂成为了当下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基于香豆素先后设计合成了UV和NIR光响应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4-Bhc-COOH(Photo-controlled amphiphilic surfactants,PAS)和两亲性短肽C4-Bhc-EE-NH2。为能使合成的分子在一系列的非共价键作用下形成具有光响应性的超分子纳米材料,我们研究了两个分子的自组装行为以及分别与C14DMAO和C14-FKK-NH2的复配行为。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表面张力、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Cryo-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Cryo-TEM)、动态光散射仪(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等表征手段我们发现PAS钠盐自身可以聚集形成胶束结构,并且该胶束可在UV以及NIR光照射下发生解组装。当PAS与表面活性剂十四烷基二甲基氧化胺(C14DMAO)复配后,可形成蠕虫状胶束和囊泡。并且这些蠕虫状胶束和囊泡也可以通过UV和NIR照射而破坏。最后,进行了该光刺激响应系统用于控制疏水性和亲水性分子扩散的研究。研究表明其对疏水性和亲水性分子都表现出可控的释放效果。2.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的表征发现单一的C4-Bhc-EE-NH2自组装形成的为不规则的球状聚集体;而当其与阳离子脂肽C14-FKK-NH2混合共组装后可以形成相互缠绕的纳米纤维簇结构,且通过流变仪检测发现其具有一定的粘弹性。形成的纳米纤维簇结构在UV和NIR光照射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解体和断裂。改变溶液的pH及多肽的比例均可影响两者的共组装行为。圆二色谱仪(Circular Dichroism,C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ITR)结果显示随着C4-Bhc-EE-NH2浓度增大,混合体系的二级结构发生从β-sheet到无规卷曲的转变。通过核磁、紫外分光光度计和CD等的表征手段发现二者主要是在静电作用以及π-π堆积作用的共同驱动下形成了相互缠绕的纳米纤维簇结构。3.由于C4-Bhc-EE-NH2/C14-FKK-NH2多肽复配体系特殊的纤维簇结构,该复配体系不管是在高浓度下还是低浓度下均对小分子药物盐酸阿霉素(Doxorubicin Hydrochloride,DOX)和大分子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体现出了来良好的包封效果。而且研究表明相对于BSA,多肽复配体系对DOX表现出了更好的包封率。在UV和NIR光照后两者均可实现从多肽复配体系中的快速释放。包载有抗癌药物DOX的多肽复配体系与Hela细胞相互作用48小时后,Hela细胞几乎全部死亡,而被NIR光照射过后的包载有抗癌药物DOX的多肽复配体系与Hela细胞相互作用12小时后,Hela细胞几乎全部死亡。这一结果体现了该光响应型肽基材料在药物输送上的光可调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