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学作为一种话语表意的实践活动,是建构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徐则臣作为70后代表作家,在小说中一直发出“我是谁?”的精神追问,他立足于独特的生命体验,从人与城、人与世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作为一种话语表意的实践活动,是建构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徐则臣作为70后代表作家,在小说中一直发出“我是谁?”的精神追问,他立足于独特的生命体验,从人与城、人与世界的关系出发,思考与探索现代个体的生存困境,继而上升到整个70后一代人在当下社会和时代中的精神自救与身份认同问题。这种身份认同写作充分发挥了文学的建构性,在实现作家自我身份认同的同时,也有利于现代个体的身份认同建构及文化记忆重构。本文以徐则臣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以身份认同为切入点,在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的视域下分析作家文学实践中所体现的身份认同,以此来探讨文学对于身份认同的建构。除去绪论和结语部分,共有三章。绪论部分介绍了徐则臣的人生经历及其小说创作、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及研究思路。第一章,身份认同理论的阐释。第一节对身份认同概念的产生与由来进行阐述,在梳理身份认同理论的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着重阐释建构主义身份认同观,第二节论述身份认同理论在发展过程中与文学关系的发生,为下面的案例分析作理论铺垫。第二章,徐则臣文学实践中的身份认同书写。分别从城乡之间的徘徊者、成长途中的游荡者以及历史夹缝中的悬浮者三个方面来阐述徐则臣小说中所体现的三类身份认同困境。徐则臣通过塑造徘徊在城乡文化之间的“京漂”、迷失在成长途中现代青少年以及处于历史夹缝中的70后一代等人物形象,书写现代性身份焦虑。第三章,文学建构中徐则臣身份认同写作的意义。身份认同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而文学是建构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徐则臣的身份认同写作充分发挥了文学的建构性,实现了作家自身以及整个现代个体的认同建构与记忆重构。结语,对全文进行整体性总结,并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学校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远离真实的工作环境,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诸多问题,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面向企业一线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难以很好地实现。国内学者于本世纪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国内外的新形势、新变化、新动向做出一系列关涉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署,提出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体现了实践逻辑
随着国际交流日趋增多,国际人口出现大规模的迁移,国际的经济、科技、医疗交流越来越频繁。在广东地区,越来越多的外资医院进驻广州、深圳、珠海等一线城市,医疗活动中用英语
高校教师合理流动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和国家核心竞争力增强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流动过程中存在庸者不能出、新人不能进、能者不平衡、流动不正
本文认为,先锋小说在人性描写上表现出的虚拟特点,在审美上已显露出极端化的倾向;莫言及部分女性作家的写作,也在不自觉中体现出人性描写的极端化倾向,这种倾向在媒体的炒作
通过对现有关联式预测值与6.34 mm和2.50 mm小管径换热管内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其对6.34 mm换热管的适用性明显高于2.50 mm的换热管.相对而言,Zurcher修正的Kat-tan-Thom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其中,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还
在养护生产中,推行计件工资制,用工龄补贴缓解新老职工之间矛盾,制定各项工程单价和养护质量评定标准和验收办法,及生产计划审批和管理,检查验收与考核兑现等做法,使职工提高了劳动
本文构建了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中国31个省份2015年的截面数据,采用改进的CRITIC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结合,从互联网运营状况、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创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甲状腺CT值。材料与方法:124例行颈椎、颈椎间盘CT扫描患者,并否认有甲状腺疾患。测量124例右侧甲状腺CT值及115例左侧甲状腺CT值,对其数值按男女组每1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