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的加工修改现象自上世纪中期开始就受到了一定关注,关于加工修改的讨论既有赞许的声音,同时随着更加深入的探究之后,也伴随着越来越多批判的声音。笔者发现,虽然已有前人研究过教材加工修改的问题,但却只是从某一个角度进行研究,诸如以文体分类,分析某一文体的加工修改现象;从评价入手,分析积极和消极的加工修改。尚没有基于对教材加工修改现象的原文和课文进行细致全面的数据统计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因此,笔者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文的所有加工修改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的数据统计和分类。本文将课文中教材编者删减、增加、改动的部分统称为加工修改内容,以全面的数据统计和分类为基础,进行了原文、加工修改内容、课文,三大部分的附录对照统计,以数据统计为基础,分析编者对教材加工修改现象的意图、应该尊重的原则、将加工修改内容作为语文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运用,全文共五章。第一章主要是目前对教材加工修改现象的研究现状。第二章是对整个人教版课文加工修改现象进行了全面的数据分类统计。第三章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教材编者加工修改的意图,以及教材编者在对课文进行加工修改时应该尊重的原则。第四章是将教材被加工修改内容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运用于语文教学实际。第五章是典型篇目《包身工》的案例分析,《包身工》全文共进行了275处加工修改,通过对其具体分析,对加工修改现象本身,以及加工修改现象作为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实际的运用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