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现代人均寿命的延长,女性围绝经期的保健已日益引起重视。改善妇女围绝经期的睡眠障碍,可显著提升女性更年期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还可避免某些疾病如心脑系统病变的发生,同时也为老年健康奠定良好基础。本课题采取小样本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通过观察穴位贴敷配合艾灸疗法对围绝经期女性失眠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症状的改善、更年期综合征总体疗效指标(改良后的kupperman评分表)的变化,探讨以"眠三针"之穴位经穴位贴敷配合艾灸的方法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睡眠障碍的临床可行性及高效性,从而规范此简便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并在有需要的人群中推广。方法:本课题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整理了 60例与筛选标准符合的围绝经期失眠病例,以1:1的比例均分两组:30人为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配合艾灸的方法,以"眠三针"为治疗穴位,其中百会及四神针以灸盒艾灸,每次灸约20分钟,内关三阴交穴以穴位贴敷,贴敷中药方为吴茱萸加白术,贴敷时间每次2-4小时;另30人为服用艾司唑仑的对照组,每日睡前服用1mg。两组治疗均为1次/每日,每7日作为一个疗程。在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治疗2疗程后三个时间节点时分别对两组的失眠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状况进行观测评估。本课题使用SPSS19.0对数据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按数据类型选取相应的统计方法。结果:本课题共收集了 66例病例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共60例。6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40-55岁之间,病程为0.5-3年内。其中治疗组平均年龄为47.53±3.79,平均病程为13.87±8.15月,治疗前PSQI平均得分为15.07±3.01,KI平均得分值为18.97±2.834;西药对照组平均年龄为45.87±3.35岁,平均病程为13.1±7.43月,治疗前PSQI平均得分为14.8±3.16,KI平均得分为17.93±2.58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的P值大于0.05,显示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在进行1疗程的7日治疗后,观察两组各项指标,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治疗组的则为86.33%,两组的PSQI值与KI指标在治疗后均有降低,对各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显示,在失眠治疗总有效率与围绝经期综合征指标KI改善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别,在PSQI值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优于治疗组。在进行了 2疗程(14日)治疗后观察各项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持平,均为96.6%,其PSQI与KI值继续改善降低,其中PSQI值两者差异缩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KI值差异则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实验过程中未有中途脱落或不适反应者,显示疗法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强。结论:穴位贴敷配合艾灸作用于"眠三针"穴位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方法有明确的疗效,并可同时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在短期(7日)疗效上,其对失眠及KI值指标的改善总有效率与服用西药的对照组效果持平,其对PSQI值的降低程度不及对照组;在中期(14日)疗效上,穴位贴敷加艾灸组的临床疗效及PSQI值与对照组持平,其KI值改善优于对照组,表明在进行2疗程的2周治疗后,穴位贴敷配合艾灸的方法在改善失眠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总体效果上较对照组优良,且该方法操作简便,副作用小,适合在社会及社区范围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