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纳斯特·海明威小说中的画面因素及其道德张力:“隐性的阐释”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nik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与视觉艺术这两门古老而又平行的学科在二十世纪具有了新的关联性,有许多现代主义作家从视觉艺术中移植技巧与方法,进行文学实验。美国现代著名作家厄纳斯特·海明威的创作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很多读者和批评家都注意到了海明威的作品与现代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亲缘关系,但在理论上对这种亲缘关系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本文从考察后期印象派画家塞尚的绘画对海明威创作的影响出发,分析海明威小说所包涵的画面表现形式,透视这些画面背后所蕴含的道德逃避与道德行为,进而探讨逃避与行为之间存在的道德张力。论者认为: 海明威对现代艺术的借鉴,不仅在于其表现手法上的画面化,更在于画面所蕴含的道德张力;这不仅使故事具有了一种维面,还在其中包含或融合了一种价值取向,换言之,使“画面服务于更大的美学或理性目的”。从人物性格的主导层面考察,海明威小说中的众多人物具有逃避与行为的共同特征,这两个表面上矛盾的方面同时体现于一个人物,通过画面化的表现手法,在道德张力上得到统一。这样,形式逻辑上不能同真的两个判断借助于小说中的画面化表现在文学诠释上得以成立,从而具有了认识论上的意义。这从一个角度证实了海明威的小说具有认知与审美的双重价值,也证实了文学与视觉艺术这一类相关学科之间的通融性。
其他文献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文学史上一个永恒不灭的话题。不同时代的诗人们对此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论文即是要探讨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对此的观点和看法。  生长在物质
多元系统论是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文化理论。该理论颠覆了以源语为导向、片面追求忠实、等效的语言学派研究范式,主张将翻译研究置身于社
宫泽贤治是日本近代童话作家。迄今为止,中日两国学术界从不同视角研究宫泽贤治的成果枚不胜举,但是,运用“身体论”进行的相关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况且目前国内尚未见运用“身
介绍数控机床DNC网络两级通信的结构特点,以及几种数控系统通信接口的改造方法,说明基于Win32 多线程的通信模块的实现。
本论文旨在研究考生在完成大学英语考试 Cloze题型过程中所使用的技能/策略来做为此题型的一个效度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反省法来发现在完成Cloze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技能
将9.1g亚硝酸钠在15℃以下滴加到15.3g 5-氨基水杨酸(5-ASA)和30mL盐酸组成的混合液中,重氮化反应2h制得中间体5-ASA重氮盐(氯化偶氮水杨酸);然后与0.2mol水杨酸钠在碱性条件
介绍过期专利抗癌药物比卡鲁胺的基本性能和作用。并概述了分别以溴丙酮、2-甲基丙烯酰氯、2-甲基丙烯酸甲酯、2,3-二羟基-2-甲基丙酸以及丙酮酸或丙酮酸酯为起始原料合成比
为了使纤维素改性制备表面活性剂,采用LiCl/DMAc溶剂体系,以丙烯酰胺和木材纤维素为原料,进行接枝共聚及阳离子化,合成阳离子型天然高分子改性絮凝剂。讨论了LiCl用量、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