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企业伴随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渐进式改革,在解决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提高国有企业活力,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壮大国有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国有企业”也在此过程中逐步产生,成为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阶段的产物。由于“新型国有企业”群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对其涵义、性质、特征、行业分布、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新型国有企业”与传统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位于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具有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和市场化的企业管理体系,从它的产生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地群体化地出现都显示了其较强的企业活力。由于在“新型国有企业”不断完善和规范产权制度及其管理时,仍然要面对国有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带来的公司治理问题。因此,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进一步研究了“新型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对提高国有企业治理效率,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公司治理、委托代理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根据“新国企”的内涵和特征,以“新型国有企业”中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03年至2005年分布在9大竞争性行业中的159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477个样本数据,先后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以及简单和双因素交互效应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就样本企业的股权结构(股权集中度,股权构成)、董事会(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领导结构)、监事会(监事会规模)和高层管理人员激励(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各自持股占管理人员持股总量比例)与公司绩效(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的线性和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除第一大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国有股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法人股与公司绩效不相关,流通股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董事会、监事会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结果显示,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不相关,总经理兼任董事的领导结构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高层管理人员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表明,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均值、前3位董事年薪总额,前3位管理人员年薪总额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年度津贴均值与公司绩效不相关;内部董事、监事和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不相关,只有在股权集中度较高和国有绝对控股的样本企业中,独立董事持股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综合以上实证研究结果反映出,“新型国有企业”虽然在公司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还仍需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