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元素掺杂对Fe-B-Y-Nb铁基非晶形成能力及性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00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e基块状非晶合金由于具有较高强度、优异的软磁性能、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以及良好的形成能力,在结构、功能及环保等材料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提高其非晶形成能力、改善其软磁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是铁基非晶合金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选Fe-B-Y-Nb体系铁基非晶为研究对象,系统的研究了Mo元素的添加对铁基非晶非晶形成能力、力学性能、硬度、软磁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等的影响。另外,为降低成本,本文采用工业级纯度原料Fe-B合金制备出[Fe71.2B24Y4]96NbxMo4-x(x=0,1,2,3)体系铁基块状非晶合金。本文利用射线衍射仪(XRD)、同步热分析仪STA、振动样品磁强计(VSM)、CMT5105万能实验机、显微硬度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分析了Mo元素添加[Fe71.2B24Y4]96NbxMo4-x(x=0,1,2,3)体系铁基非晶形成能力、磁学性能、力学性能、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Mo元素的添加提高了该体系非晶的形成能力,随着Mo元素的添加,当其含量为2%时,形成能力达到最大的6mm,并且继续增加Mo元素也能达到5mm的形成能力。这相对于原本Fe-B-Y-Nb体系铁基非晶的形成能力有较大提高。通过压缩实验我们发现了,随着Mo元素的增加其断裂强度由原来的3530MPa逐渐增加到4000MPa。硬度测试实验中发现了[Fe71.2B24Y4]96NbxMo4-x(x=0,1,2,3)非晶试样的硬度随着Mo元素的添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Mo元素的含量在2%时达到最高,并且硬度都比不含Mo元素时有所提高,这表明了Mo元素的添加有利于提高该体系铁基非晶的硬度。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我们分析了该体系铁基非晶在酸、盐以及碱性溶液中的抗腐蚀性能,研究发现了[Fe71.2B24Y4]96NbxMo4-x(x=0,1,2,3)体系铁基非晶合金在3.5%NaCL、1mol/L的HCL以及0.5mol/L的Na OH中的耐腐蚀性能随着Mo元素的增加逐渐增强。然而,Mo元素的添加对该体系铁基非晶的软磁性能影响不大,甚至使其软磁性能有所降低。本研究利用低成本工业原料,通过Mo元素的添加提高了Fe-B-Y-Nb体系铁基非晶的形成能力、力学性能、硬度以及耐腐蚀性能。为其以后在工程上应用开辟了良好的前景。
其他文献
高熵合金是一种新型合金设计理念,具有较高的混合熵,从而抑制金属间化合物的出现,获得简单结构的固溶体组织。高熵合金具有高强度、高硬度、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等特性,并且高
难熔金属钨由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高温强热性及耐腐蚀性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核工业等众多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的工业纯钨,因烧结温度高及杂质元素污染等,常存在孔隙多、组织粗大、晶界弱化等问题,导致钨的塑性加工性能差、韧-脆转变温度高且易于氧化,限制了其应用与发展。高压扭转工艺基于高静水压力和剧烈剪切变形,能够有效闭合孔隙、改善材料组织性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获得具有非平衡大角度晶界的
由于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人类需要开发新型能源。太阳能因取之不尽、无污染等优点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降低成本是太阳能电池开发的两个重点。减少受光面上入射阳光的反射率是提高太阳能光电转换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用贵金属粒子辅助化学刻蚀硅制备减反射结构是一种降低表面反射率的重要方法。为制备高减反射的Si表面结构,本文采用化学镀和磁控溅射镀在单晶硅和硅薄膜表面沉积银粒子,在
约束阻尼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高阻尼材料,能够有效地减振降噪。本文采用超弹性NiTi合金作为约束层,制备出一种超弹性NiTi合金/聚氨酯约束结构的阻尼复合材料。采用差示扫描
有关“实中城”的记载多见于魏晋迄隋唐文献,以往对其形制的解释既有不足,亦有过度解读之处.基于文献考订,结合考古调查报告,“实中城”应指内高外低,城中平实,往往小而坚固
作为新型储能器件的超级电容器,因其具有大的能量密度、长的循环使用寿命、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科研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TiO_2纳米管阵列为基底,对其进行碳改性处理,提高TiO_2纳米管阵列的导电性能;再将钒氧化物负载到C-TiO_2纳米管阵列中制备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阳极氧化过程中乙二醇为碳源,在Ar气气氛中退火处理,实现了对TiO_2纳米管阵列的改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