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的淡水资源日益贫乏,但大面积的盐碱水域却处于荒芜的状态,试验表明,“以渔改碱”是开发利用盐碱水资源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虽然我国在这些水体中进行了鱼类移植试验,但均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大鳞鲃(Luciobarbus capito)具有肉质细嫩、饲养生长快、耐盐碱、抗病能力强的特点,是一个较好的盐碱水域养殖鱼类品种。目前大鳞鲃的人工繁殖都已成功,但仍然存在后备亲鱼初次性成熟时间不清、催产时间把握不准确、性腺发育方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仍处于空白状态的一些问题,生产中苗种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大鳞鲃的推广。因此,本研究以大鳞鲃不同年龄的性腺发育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为研究切入点,运用组织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研究了性腺发育过程中,体长、体重、性激素水平、性腺组织变化规律及性激素受体的表达规律。为生产中大鳞鲃的养殖和繁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结果如下:1、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鳞鲃体质量和体长显著增加(P<0.05),1龄大鳞鲃的年体长增长量最大,为16.61 cm,大于2~5龄的体长增长量。而5龄大鳞鲃的年体质量增长量最大,大于1~4龄大鳞鲃的体质量增长量,为874.81 g。体长与体质量的幂指数关系式为:W=0.012L2.99(R2=0.99)b=2.9,b值接近于3,表明养殖大鳞鲃的生长呈匀速生长类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107.43[1-e-0.15(t+0.067)]、Wt=12939[1-e-0.15(t+0.067)]2.99。2、1~5龄雄鱼血清中的17β-estradiol(E2)含量均低于雌鱼,5龄雄鱼血清中的Testosterone(T)含量最高,为1.12±0.81 ng/mL。1~4龄雌鱼血清中的17β-E2含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在4龄时达到最高值,为713.00±424.89 pg/mL,各龄组间血清中的T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5龄大鳞鲃的性别可以通过血清中17β-E2/T的比值来判断。3、大鳞鲃的精巢为小叶型结构,精小叶间有间质细胞,小叶内有支持细胞及精小囊结构,其精子的发育可分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成熟精子5个时相。5龄雄鱼的成熟系数(GSI)达到最大值,为0.83。大鳞鲃卵巢中的卵母细胞发育可分5个时相,成熟系数(GSI)为0.51~8.9,5龄时成熟系数最大,为8.9。本研究表明,大鳞鲃雌鱼性腺4龄时部分成熟,5龄时完全成熟,雄鱼比雌鱼性腺成熟早一年,建议在人工繁殖过程中,培育的大鳞鲃后备亲鱼雄鱼到4龄,雌鱼5龄时适合于人工药物催产。4、大鳞鲃中含有一种AR基因,克隆得到的大鳞鲃AR序列长度为3045bp,orf finder推测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2550bp,氨基酸个数为849个,预测蛋白分子量为93.8KDa,与倒刺鲃的相似度最高为84%。实时定量PCR显示,AR基因在二龄大鳞鲃肝、脑、腮、性腺、肾、肠、脾、目、肌肉组织都有表达。5、大鳞鲃中有四种ER亚型,克隆得到的ERα1基因长度为2016bp,orf finder推测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689bp,氨基酸个数为562个,预测蛋白分子量为62.4KDa,与倒刺鲃的ERα相似度最高为94%,与台湾铲颌鱼的相似度为93%;克隆得到的ERβ1基因长度为1806bp,预测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707bp,氨基酸个数为568个,预测蛋白分子量为63.3KDa,与台湾铲颌鱼的ERβ1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7%,与鲤鱼的ERβ1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94%;克隆得到的ERβ2基因长度为2006bp,orf finder推测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839bp,氨基酸个数为612个,预测蛋白分子量为67.8KDa,与台湾铲颌鱼ERβ2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95%,与倒刺鲃ERβ2氨基酸序列相似度94%。实时定量PCR显示,ERβ基因在二龄大鳞鲃肝、脑、腮、性腺、肾、肠、脾、目、肌肉组织都有表达,且ERβ1在雌性性腺中表达量最高,ERβ2在肝脏的表达量最高,推测ERβ2与肝脏产生卵黄蛋白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