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大肠癌是胃肠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各种治疗方法均不能有效地防止其转移和复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肿瘤组织的凋亡水平下调,从而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免遭免疫系统的杀伤和攻击。因此进一步阐释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已成为当今国内外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本论文聚焦于Fas受体凋亡途径中的抑制蛋白——FLIP,采用RNA干扰技术,比较干扰前后体外培养的大肠癌细胞株凋亡敏感性的变化,阐明在大肠癌中是否存在由FLIP介导的免疫逃逸机制,并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体外培养大肠癌细胞株,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学技术和半定量RT-PCR法筛选体外实验模型。利用电穿孔,将干扰性小RNA(siRNA)片段转染至HT-29细胞,以相对半定量PCR法计算干扰效率,确定FLIP基因被封阻情况。在激活型抗Fas抗体诱导下,采用Annexin V法和细胞周期分析共同判定转染前后HT-29细胞凋亡敏感性的变化。 结果: 1.综合Fas和FLIP两项指标的测定结果,筛选出HT-29细胞为适宜的体外实验模型(其Fas的表达水平为42.46%,c-FLIP_L mRNA的相对含量为83.36%)。 2.在摸索到的最佳电穿孔条件下(90mOsmol/kg低渗环境,电压500V,时程70μs,外源片段浓度100nM,室温),将对应目的基因FLIP的siRNA转染入HT-29细胞,FLIP mRNA的相对含量由78.55%下降到27.48%,干扰效率达65.02%。 3.在激活型抗Fas抗体的刺激下,转染后的HT-29细胞凋亡比例由1.76%上升到29.5%,细胞周期分布图上出现“凋亡峰”。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结论:1.大肠癌细胞中存在一定水平的FLIP表达,经RNA干扰后,FUPm丑NA表 达水平下调,细胞表面Fas受体表达水平未产生明显变化,细胞对Fas介导 的凋亡敏感性上升,从而证实在大肠癌中存在着由FLIP介导的免疫逃逸机 制。2.随着FLIP表达水平的下降,在激活型抗Fas抗体的刺激下,大肠癌细胞中 凋亡细胞所占比例增加,提示FLIP作为受体凋亡通路的关键因子,可望成 为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3.将对应目的基因FLIP的外源siRNA片段转染入体外培养细胞后,高效、特 异地降低了FLIP mRNA的表达,并进而阐明FLIP的生物学功能,提示RNA 干扰作为一种新型基因研究手段拥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