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轨道交通系统作为解决大城市聚集发展所带来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在上海的发展十分迅速,并已成为市民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地铁的发展,地铁站作为地铁线网与外界相联系的重要节点,其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而日趋复杂。但上海地铁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很多站点都是在现有城市道路和基础设施已形成的基础上建造的,车站用地和规模都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中心城区内的地铁枢纽站,站内空间复杂,人员拥挤,流线交叉的现象日益严重,给使用者造成了诸多不便,也使车站环境出现了较为混乱和无序的局面。本文将12个现存和即将成为换乘枢纽站的轨道交通站点作为研究对象,从站点外部环境,各出入口内、外连接方式,站点内部配合多条线路而建造的各线路站厅的组合方式及其相应的人流组织状况进行归类、分析,以期能对上海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现状进行总结,对未来即将建设的站点提供基础资料,并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通过调查研究,本文将所研究的12个枢纽站的空间形态归纳为8种基本类型:1)单线站点;2)高架站与地下站组合而成的双线换乘站;3)地下站与地下站组合而成的双线换乘站;4)地下站与地下站组合而成的出站换乘站;5)高架站与地下站组合而成的出站换乘站;6)高架站与地下站组合而成的枢纽站;7)地下三线组合而成的枢纽站;8)地下四线组合而成的枢纽站。得出了站点内、外部空间形态,站点的组合方式及其对应的人流组织这三者的关系:即1)站点外部人流组织和站点周边建筑类型关系较为密切,与站点出入口外部建筑形式关系较弱;2)站点内部人流组织的优劣与站点内换乘距离的远近关联较小,而与换乘途中所经历的空间节点的布置及空间方向性关联较为密切;3)楼梯作为连接各个功能分区的必要空间节点,与站内人流组织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合理的楼梯位置及朝向能够有效的减少站内人流拥堵及人流交叉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系列设计的原则与改进的建议,希望本研究能为后续研究提供基本方法和基础资料,为我国城市蓬勃发展的地铁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