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低渗透砂岩中CO2-CH4-H2O的毛细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fedsfdfasfd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部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低渗透岩石中CO2-CH4-H2O的毛细作用、气体的突破过程以及渗流特征是多种物理、化学机理共同参与并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深入研究这一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规律对于油气藏的开发、页岩气资源的开采及温室气体地质封存等实际工程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砂岩为研究对象,在40℃和8.5MPa的地层条件下,开展了6组不同含水饱和度岩心的CO2气体以及CO2-CH4混合气体的突破压力实验。通过对岩心矿物组成、孔隙结构、含水饱和度以及不同气体成分与毛细突破压力及渗透率间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低渗透岩石中的毛细作用及气体渗流特征。低渗透砂岩岩心孔隙度分布在6.45%-16.03%范围内,渗透率分布在4.03×10-3-4.27×10-1md范围内;主要的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其次含有少量的方解石与粘土矿物。大孔所占比例最多,其次是中孔,微孔最低;平均半径处于0.03-0.16μm,最可几半径处于0.014-1.76μm之间。CO2气体的突破压力随孔隙平均半径及最可几半径的增大呈幂函数形式减小。当孔隙平均半径小于0.151μm且最可几半径不超过0.713μm时,CO2气体突破压力随岩心含水饱和度的增大呈指数上升趋势Pbt=a?ebSw。其中孔隙度为7.12%、平均半径和最可几半径分别为0.03、0.014μm及大孔比例仅占62.5%的岩心在含水率约37%的情况下突破压力仍高达7.83MP,充分证明了非饱和低渗透砂岩的密封能力。当岩心孔隙平均半径超过0.151μm,突破压力受含水饱和度的影响就很弱;在此基础上,如果最可几半径超过1.760μm,CO2气体突破压力基本不再受含水饱和度的影响。CH4的存在使得混合气-水的界面张力高于CO2-水的界面张力,导致混合气比纯CO2气体的突破压力大,且增大的程度与CH4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另外混合气突破压力随含水饱和度的变化不受上述岩心孔径的限制,均呈现指数形式的增长,说明在相同的含水饱和度条件下,气液界面张力对气体突破压力的影响力高于孔隙结构。地层条件下CO2有效渗透率随岩心含水饱和度的增大呈指数形式衰减Keff=α?e-βSw,并随孔隙平均半径及最可几半径的增大呈幂函数形式增大。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混合气体中CH4的存在而导致的低粘度与低吸附能力,使其更容易在孔隙介质中流动,使得混合气渗透率比纯CO2气体大,且增大的程度与CH4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最后通过对突破岩心后的尾气进行的气相色谱分析,发现由于CO2较高的吸附能力和溶解度,导致CO2在岩心中的运移受到牵制,而CH4则以较高的饱和度率先突破岩心。
其他文献
位于新疆西天山北缘的博罗科努成矿带发育一套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斑岩-热液脉型Fe-Cu-Mo多金属成矿系统。矽卡岩型矿床包括哈勒尕提-木祖克铁铜铅锌矿床和可克萨拉-艾木斯呆依铁铜矿床,斑岩型矿床包括莱历斯高尔-3571铜钼矿床,热液脉型矿床包括七兴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典型岩体研究显示,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地球化学总体具高硅、准铝-弱过铝质、富碱且富
先进刀具材料的进步决定着高端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陶瓷刀具作为高速切削最重要的刀具材料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陶瓷刀具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因韧性较差导致刀口崩裂的情况,严重制约高端数控机床的工作效率。因此,开展陶瓷刀具材料的增韧研究,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基于此,本论文选取目前应用广泛的Al2O3-TiC陶瓷刀具为对象,旨在利用金属延性相增韧和ZrO2相变增韧的协同作
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三大沙漠,是我国乃至世界最高沙山所在地,也是世界上唯一高大沙山群分布密集的沙漠。迄今为止对该地区所记录的环境和其他地质信息的提取和解释仍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如果能够利用新方法、新技术重建并获取巴丹吉林沙漠环境的演变,将对我国第四纪地质、地貌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选择巴润宝日陶勒盖作为研究对象。巴润宝日陶勒盖剖面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巴润宝日陶勒盖鸣沙
本文基于组分模型开展孔隙介质地震波传播研究,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单元体组合原理的固体型弹性孔隙流体介质理论研究”(No.40874052)开展工作。组分模型是由牛滨华教授独创的一种针对孔隙介质地震波传播的等效模型,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内容,分别用于研究孔隙介质地震波传播和组分弹性参数反演。基于组分模型分析介质中孔隙与地震波传播的相互关系,即地震速度对孔隙和孔隙流体的表示以及孔
泥页岩储渗空间以纳米级、微米级孔隙为主,页岩油气渗流通道具有明显的多尺度特性,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定量识别难度大,储集性能及有效储集空间形成条件复杂。论文以济阳坳陷罗家地区罗69井区沙三下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特征研究,进行岩相分类;通过不同尺度孔隙结构分析方法,识别并分析泥页岩储集空间类型及结构特征;从沉积、成岩、有机质演化等方面,探讨了泥页岩储集性的控制因素。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薄片鉴定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两项,应用核磁共振T2谱和岩心分析数据借助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地层渗透率研究以及用核磁T2谱进行油水定量评价。目前应用核磁共振资料进行地层渗透率估算的方法有多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原因是现有的核磁渗透率计算公式均没有充分利用核磁测量信息。本次研究用核磁T2谱和岩心分析数据作为输入,以前馈型BP神经网络作为研究手段对地层渗透率进行评价。在应用数
岩性地层圈闭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气富集体已经逐渐引起石油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勘探实践表明,岩性地层圈闭已经是塔里木盆地海相碎屑岩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以露头、钻井、测井以及地震资料为基础,研究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层序地层特征,分析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类型和时空展布规律。进而分析志留系岩性地层圈闭的类型、形成条件以及分布规律,预测岩性地层圈闭发育有利层位和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运用地震反演
重、磁方法是了解地下密度、磁化率分布的重要手段,在矿产、石油、环境以及工程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其中,三维反演是重、磁数据定量解释的重要方法与研究热点。然而,由于重、磁反演的多解性以及实际地质情况的复杂性,经典的L2范数三维反演技术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首先,重力数据中往往同时包含正、负异常,在反演中无法加入正约束来减少冗余构造,此时,从L2范数三维反演结果中仅能估计场源的中心位置和大概分布。其次,
壳幔相互作用是诱发大规模成矿事件发生的重要机制。本文通过研究铜陵焦冲矿田内与铜金矿化相关的成矿岩体、岩石包体和原生硫化物包裹体,来探索铜陵壳幔混源岩浆作用与铜金矿化的关系。野外调研和镜下观察表明,焦冲岩石类型为辉长岩、辉石闪长岩、闪长玢岩和反应交代型角闪石堆积岩。基性辉长岩石内见有丰富的辉石斑晶和角闪石巨晶。中基性辉石闪长岩发生了强烈的黑云母化,角闪石边部经常见黑云母。中性闪长玢岩以出现多组溶蚀面
拉拉铁铜矿床被认为是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元古代内生金属矿床。该矿床传统上被归属为火山喷流-沉积成因,近年来,学者们陆续将其归属为IOCG矿床。然而,对于典型IOCG矿床的实例研究尚存在诸多疑问,特别是对拉拉地区广泛分布的钠长岩类与成矿的关系的争议颇多,矿区出露的隐爆角砾岩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缺乏详细报道,成矿流体来源问题尚未解决,因而对矿床成因和成矿时代的判断尚显依据不足,这直接影响拉拉地区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