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分子器件Ⅰ-Ⅴ特性的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hh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分子电子学、分子器件的研究在实验上和理论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同传统的固体电子学相比,有机分子材料制作分子器件具有众多的优势,比如成本低,可大面积制作等,故而分子器件在开关整流器、光电器件等诸多领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有机材料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功能多样性,目前,实验上已经测得苯环,噻吩等具有π轨道的有机物可作为分子导线传导电流,同时,实验上也表明,有机分子器件可实现多种与传统电子学器件类似的功能,如负微分电阻效应等。理论上,也对上述分子构成的器件进行了模拟。但是,对绝大多数的有机分子器件,由于输运电流比较小,尚不能达到应用水平,因此,寻找一类能够很好地输运电子的有机分子器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相结合的量子化学程序包Sméagol的方法主要研究了以金的(100)面来模拟金属电极,由4,4BPD分子及其中间夹有不同数目的苯环或者两端分子间并有苯环结构组成的分子器件的Ⅰ-Ⅴ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导电特性优越、易于实验控制的新型理想接触构型,该系列分子器件均是由最低未占据轨道输运电子,同时具有相似的Ⅰ-Ⅴ特性,中间苯环结构对该系列分子器件的Ⅰ-Ⅴ关系变化趋势影响很小;再者,随着分子链长的增加,分子器件的导电性能变弱。 对低聚噻吩,我们以Au(100)面来模拟金属电极,研究了单噻吩,三噻吩和五噻吩构成的分子器件的Ⅰ-Ⅴ特性,发现:该系列分子器件的导电通道由最高占据轨道提供;随着链的长度的增加,所获得的输运电流减小;同时我们还发现了负微分电阻效应。
其他文献
基于量子力学的迭加性原理,量子算法几何量级的提高了经典算法的效率,利用量子算法量子计算机因而可能完成许多经典计算机无法完成的任务。量子计算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
学位
自从在钙钛矿锰氧化物中发现庞磁电阻(CMR)效应以来,这类材料由于在磁传感器、磁存贮材料和自旋晶体管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为了获得高的低场磁电阻效应,
本文研究了库仑场对非对称量子点中弱耦合极化子激发态性质的影响。由于量子点在尺寸上的强受限,致使量子点的能谱完全量子化,使量子点中的极化子显示出了奇特的量子尺寸效应。
量子态的纠缠性和非局域性是量子效应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量子信息领域中,量子纠缠态是基本的物理资源,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量子计算、量子通讯、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方
强子遍举衰变是检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确定其基本参数和寻找新物理的重要场所。由于涉及非微扰强相互作用,这类衰变在理论计算上一直比较困难。利用有效哈密顿量方法,可以把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