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2002, NRS2002)和主观全面营养评价(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SGA)在瓣膜置换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中应用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寻求有效预测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不良临床结局的一种或一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方法: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进行定点连续抽样,依次纳入2012年7月-2013年12月入住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外科,行“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137名,分别采用NRS2002和SGA在患者入院48h内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筛查及分级,以血清前白蛋白为标准,比较NRS2002和SG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营养风险等级与心功能的相关性,随访调查处于不同营养状态下的患者住院期间(入院至出院、转科或死亡)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NNS分析NRS2002和SGA在预测不良临床结局方面的互补性和差异性。结果:1.NRS2002结果显示具有营养风险的患者54例,占39.4%;SGA结果显示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45例,占32.9%,经配对χ2检验,两种营养风险评估方法的诊断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4);Kappa值为0.701(P=-0.000),说明两者的相关性较强。以前白蛋白<180mg/L为营养不足的参考指标,NRS2002和SGA的灵敏度分别为88.6%、80.0%,特异度分别为77.5%、83.3%。2.经相关分析发现:NRS2002、SGA均与血清前白蛋白(PA)呈显著负相关,前者与PA的相关性强于后者;与心功能分级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9和0.619。3.NRS+的患者和NRS-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4%和7.2%,平均总住院时间为20.9士5.4天和15.5士2.2天,平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28.8士16.0h和10.7±3.4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GA-A、SGA-B和SGA-C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4%、20.5%和66.7%,平均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5.6±2.0天、20.4±3.1天和33.4±6.7天,平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11.2±4.0h、28.2±14.5h和52.7±9.3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GA评分为营养不良的患者(SGA-B+SGA-C)与NRS2002筛查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NR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总住院时间、平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死亡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NRS+&SGA-C患者和NRS+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和20.4%,平均总住院时间分别为33.4±6.7天和20.9±5.4天,平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52.7±9.3h和28.8±16.0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RS+&SGA-B患者与NRS+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2%和20.4%,平均总住院时间分别为20.7±3.0天和20.9±5.4天,平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30.1±14.5h和28.8±16.0h,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NRS+&SGA-B的患者与NRS+&SGA-A的患者平均总住院时间分别为20.7±3.0天和17.0±3.0天,平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30.1±14.5h和15.5±5.1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不同营养状态的患者中发现相同例数的不良临床结局需要筛查的人数(NNS)不同。当评估的不良临床结局为术后并发症时,NRS+、SGA-B、SGA-C. NRS+&SGA-B、NRS+&SGA-C的NNS分别是5、7、2、7、2;评估的不良临床结局为长的住院时间时,NRS+、SGA-B、SGA-C、NRS+&SGA-B、NRS+&SGA-C的NNS分别是4、4、2、3、2。结论:术前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患者较营养状况正常的患者术后发生不良临床结局的机率高。NRS2002和SGA均适用于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营养筛查,NRS2002主要反映较近的或急性的营养状况的改变,由于手术应激和年龄的影响,灵敏度较高,特异性低;SGA侧重于发现慢性营养状态的改变,不利于发现早期营养不良的患者,但特异性高,二者可以互相补充。对预行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在其入院48h内联合运用NRS2002和SGA进行营养状态的评估,可以取长补短,提高预测不良临床结局的能力,降低因高估或低估患者的营养问题导致出现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