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欧洲现代建筑理性设计探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_c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性一直是建筑设计中最无法回避的议题之一。但是由于现代建筑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所带来的影响使得对理性的探讨变得过于沉重而难以展开。也许理性早已或多或少内化成为了建筑师的某种自发能力,以至于不论有意无意,对理性的关注逐渐让位于对非理性意识追逐。在朝向全面发展的道路上,这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依旧存在由于过分执着于另一个极端而导致忽视设计自身规则的危险,或是片面的加大其中的对立性反而造成设计思想上的困惑和隔阂。于是在笔者看来,回过头对理性设计认真、全面、具有包容性的思考是迫切的,因为无论是将何种意识注入建筑设计,都无法跨越对设计理性自身的正确认识,即便想讨论理性之外也只有理解理性之后才变得可能。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对设计中基本规则的掌握,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试图领会建筑理性设计包含的关键问题是哪些,从而避免形式与表面上的“理性”“非理性”之争。  为了正确认识理性在建筑设计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梳理了哲学范畴中的理性概念,再将其扩展到设计中,随之建立一套全面解析建筑理性设计运作模式的方法。其次,追求理性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核心之一,其中很多思考方式及操作方法依旧值得当代建筑所借鉴。本文借助已有的解析方法去重新审视这一特定时期(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的设计思想及其相应策略,既能抛砖引玉明确理性之于现代建筑设计有怎样的重要意义,也能从中学习到切实可行的引导控制手段。  通过一系列研究,论文最终描绘出表现主义建筑,构成主义建筑,包豪斯学校建筑,勒·柯布西耶以及密斯·凡·德·罗等建筑师或团体的理性设计,并归结了他们价值理性对事实,诚实与统一的共同追求,以及作为相一致的工具理性所使用的客观—综合,原型—还原和意象—修正三类设计策略。对比于之后形形色色的设计倾向,其中的基本设计模式并没有本质差别,正如广义上理性设计所追求的也正是在自我扬弃中更全面的处理好人,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这样的结论回应了论文的写作目的,只有真正理解了理性设计的概念,内涵及其作用方式,才能以一种辩证统一的观点看待设计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以及理性之于设计的引导控制,最终找准方向并充分合理的运用它将设计作品推向更高的层面。
其他文献
学位
"控规"是随中国政治、经济等各种制度的改革而发展起来的规划形式,是城市规划及管理适应中国改革开放形势而进行的改革,实践证明他比别的规划形式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该文回顾
在当代中国建筑理论与设计中,将"构筑"概念引入传统构筑形态及其转换命题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该文试从构筑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传统木构筑形态,从适应性原则和构筑逻辑原
在二十世纪还剩下最后十年的时候,上海突然发生了疯狂的异变,城市空间与建筑形态的变化已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把握和想象,这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情形十分相似。研究历史有
学位
随着城市晚间生活的日益丰富,城市夜间环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工程实践数量急剧上升。但是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处于一个由无序到系统化的过渡阶段,城市夜环
该文将以广州番禺北部的大型住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展开时间、空间,即纵向、横向两个维度的分析和研究.该文的第一部分即第一、二章介绍该文写作的背景,表达写作的意义,界定研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著,国外建筑设计公司大量进入中国,带来了令国人耳目一新的西方现代建筑,为繁荣和发展中国的建筑市场起到了积极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是提高建筑"智能"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已成为当前智能建筑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集成后的大系统不但仍然具有单个子系统内部设备之间的关联,而且具有复杂程度
城市形象逐渐地成为社会形象的主导.到2020年,世界上一半的人口将会居住在城市.都市化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部份,城市生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然而越来越多的城市却处于全
该论文结合工程实践与实地调研中的认识,对最为突出的以下几个问题分别加以具体论证,期望能对行政中心的建设理论起到一定的补充完善作用.1.针对行政中心建筑功能的变迁,对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