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珊·桑塔格是美国20世纪独树一帜的知识分子,有“美国文坛黑女郎”、“文学界的美丽杀手”、“美国先锋派的纳塔莉·伍德”、“文学界的肯尼·G”、“曼哈顿的女预言家”、“垮掉的一代的包迪西亚”、“坎普王后”、“我们的伊拉斯谟”、“批评界的帕格尼尼”众多称号,她自称是“新激进主义”、“新时代的左翼”、“痴迷的审美者”、“着魔的道德家”和“好战的唯美主义者”。她在政治上屡屡犯禁,艺术上屡开先河,生活上屡闯禁区,这些都与她对真实而复杂的现实世界的尊重与深刻理解有关。她的主要使命就是在一个假象充溢、真理被严重扭曲的世界里,致力于维护自由思想的尊严。反对阐释、新感觉、坎普感受力、沉寂美学等都是她为维护自由思想尊严所采取的武器,本篇论文将从内容、风格、形式着手,对其生活化文学观进行研究。本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论简介苏珊·桑塔格和她的作品译介情况,综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本篇论文的研究意义、创新之处以及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第一章主要研究桑塔格在政治旅行途中创作的一些文章,由她提出的“要严肃,不要犬儒”这个观念为出发点,分析她的政治活动与犬儒主义的关系;第二章讨论“文学就是自由”的真正含义以及桑塔格是如何实践这个文学观的;第三章分析独特的“坎普”审美趣味,揭示什么是坎普以及在桑塔格的创作过程中坎普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论述桑塔格作品中严肃与轻浮、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第四章借用吴宓“真幻互用,情智双修”的思想特质分析桑塔格文学创作的总体特点,首先指出她的创作思维复杂但是表现方式简单,其次说明她的作品虚实相生,在无形中揭示了真理,最后揭示这位公众知识分子如何在情理兼具的情况下实现价值的中立。结语是对全文的概括,指出桑塔格不论文学创作还是文学批评都具备了生活化的特征,即矛盾、悖逆充斥,同时又在悖论中自成一家,融为一体。需要强调的是生活化文学观的提出并不意味着要给桑塔格的文学观下定义,而是描述一种状态。生活化文学观并不是指文学要像生活一样不经过筛选原原本本出现在公众面前,而是应该融入现实生活中,从而使得文学作品变得更加有深度和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