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步伐,而且货币供给量的年增长速度高达20%。按照西方传统货币数量论解释,我国经济应该承受着巨大的通胀压力,但在此期间我国的物价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McKinnon(1993)将我国货币供给过多与低通胀率并存的现象称为“中国之谜”,为了揭开此谜底,学术界围绕超额货币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关于我国超额货币程度、原因及对经济的影响尚未达成共识,因此本文将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研究我国超额货币对经济的影响。本文测量超额货币的方法是对传统交易方程式进行改进,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共同影响的货币流通速度加入方程式中,最终得到的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年份确实存在超额货币供给,但是比一般文献的测量结果低。通过构建SVAR模型分析我国超额货币、通胀水平和经济产出之间的影响关系,并结合结构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进行综合分析,检验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对同期的超额货币有负的影响,而超额货币对同期的通货膨胀有正的影响;超额货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短期内为正,长期则为负;超额货币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是正的影响,短期的影响更为显著。结合实证分析结果,从金融市场发展、外汇储备管理、资本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积极引导超额货币对经济的正向作用,有效防止和抑制其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