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通过将多个低压H桥功率单元级联的方式实现了高压领域的电能转换,同时有效降低了电压变化率,显著改善了电磁环境,在中高压调速领域、交流柔性输电系统等场合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作为直接决定逆变器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多电平脉宽调制(Pulse-Width Modulation,PWM)方法,更是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多电平脉宽调制法可分为三角载波调制法和空间矢量调制法(Space Vector Pulse-Width Modulation,SVPWM)两类。当前,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的主流调制方式为三角载波调制法,它计算简单、容易实现,但由于其基于平均值理论,且直流电压利用率低、因而造成逆变器输出性能差,难以与高性能电机控制策略相融合。空间矢量调制法的直流电压利用率高、电流纹波小并且输出电压形式丰富,但计算十分复杂,且在电平数较多时难以实现实时控制,适用性受到很大限制。为此,对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的PWM控制技术进行优化改进,必能有效提高逆变器的输出性能。论文首先讨论了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现有的控制方式,主要包括三角载波调制法和空间矢量调制法,深入分析了这几类PWM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各自特点。并以三电平逆变器为例,推导了三角载波调制法和空间矢量法的本质联系。随后,针对传统的三角载波PWM技术电压调制深度低、基波幅值小的问题,结合单载波调制法及梯形波调制法各自的优势,提出了基于单载波的梯形波PWM调制方式。分析了该调制法的调制原理,并在对三相三电平级联型逆变器输出线电压进行双重傅里叶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最佳梯形调制波的取值。将不同调制方式下三相十三电平级联型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频谱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后,证实了梯形波PWM调制法的优越性。提出了基于两电平的通用多电平空间矢量调制法以解决传统算法复杂,难以实现的问题。确定了线性调制模式下参考矢量所对应的基本矢量及其作用时间;并提出了极值法对冗余开关状态进行优化选择以降低开关频率。为进一步提高逆变器直流侧电压利用率,按照Joachim Holtz的经典双模式过调制理论,将该算法的过调制模式分为两个区间,并分别进行了讨论。由给出的算法流程图可知,该算法简单易行,且复杂程度不随电平数的增加而增大,可扩展性强。仿真研究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最后,论文在系统分析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并推导异步电机在静止坐标系和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后,总结出矢量控制的基本方程,同时推导出电压解耦控制方程,从而实现了电机定子电流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的解耦控制。并按照控制器参数工程设计方法,对控制系统的PI调节器参数进行了设计。在此基础上,将本文提出的通用SVPWM算法用于转子磁场定向电压解耦型矢量控制系统中,并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控制下三电平级联型逆变器供电的异步电动机有效地实现了矢量控制,并且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性能。
其他文献
“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实质上也就是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让国人与世界了解70年来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基本历史逻
以费氏丙酸菌IFFI.10019为出发菌株,经2次紫外线、2次亚硝基胍、1次亚硝基胍-氯化锂多重复合诱变处理,选育获得丙酸高产菌株NL-3,丙酸产量由原来的0.20g/L,提高到1.23g/L,提高率达到515
新场气田是川西坳陷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陆相气田,须五段是该区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但有关须五段天然气成因和来源的认识存在分歧。在对新场气田不同层位天然气进行组
以某客运专线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Merchant流变模型,提出软土路基层状黏弹性下卧层一维固结分析方法,得到软土路基下卧层不同时刻有效应力计算公式。采用MATLAB软件将本文计
Pilon骨折是指累及上关节面的干骺端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嵌压。其特征是涉及胫骨远端踝关节面上的千骺端骨折,有不同程度的嵌插;呈粉碎、不稳定性,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面不平;
<正>万科新战略采用"改变关键路径、缩短阶段周期、简化决策流程"三大策略提升项目运作速度万科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关注碧桂园,原因在于碧桂园是用只相当于万科产品平均售价
钻孔灌注桩围护体系具有施工扰动小、刚度大、变形小、围护稳定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基坑深度较深、地质条件差,又严格控制水平位移,对周边环境保护较高的顶管工作井。顶管工作
马来西亚的牛肉产量只能满足全国需求量的22.4%,2016年平均每人消费牛肉7.06千克。近些年,牛肉消费增长大于生产,无法自给自足,需进口更多的牛肉来满足人们的需求。马来西亚的肉牛养
本文以西溪堡锰矿床F1犁式正断层(冷水溪断层)为例,从分析研究F1断层所切穿的地层岩性、结构和矿物成分特征入手,探讨F1犁式正断层的特征、形成条件与成因。认为该犁式断层的形成
在深季节冻土地区,为了防止路基冻害问题,考虑最多的往往是冻胀变形,对冻土的力学特性一般考虑的比较少,但是根据调查冻害资料来看,冻土的力学特性在深季节冻土区路基稳定性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