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光学微腔和微腔激光器生物传感器效应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angto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标记光学生物传感器是利用光学的手段探测在自然状态下生物分析物的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低探测极限、分析物前处理简单、多通道信号传输、不受电磁干扰、可远程控制、可实时监控等特点,可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医疗保健、环境监测和国防等方面。  在各种结构中,光学微腔是一种非常合适的传感元件。光学微腔在束缚光场至微米量级的同时,保持很高的Q值(104~109),传感性能优异,理论上甚至可达到单蛋白质分子探测。另外,其传感功能区域小,利于集成和多分析物同步探测,极具实用价值。  本论文在光微流谐振环生物传感器优化、基于耦合腔单频激光器的微腔生物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主要创新点是:  1.分析并测量了光微流谐振环无标记生物传感器在接近探测极限情况下的体折射率探测和生物小分子表面物质密度无标记探测能力。体折射率和表面物质密度的等噪声探测极限分别为3.8×10-8和0.18 pg/mm2,均突破了多数生物传感器遇到的10.7 RIU和1 pg/mm2探测极限瓶颈。这些结果代表了当时微腔生物传感器的最好表现,设定了微腔生物传感器传感的极限基准,也为微腔传感器之间以及与其它技术性能的衡量比较提供了实验依据。  2.理论分析了一种三维光场限制的光微流谐振环无标记生物传感器对水中和空气中单纳米颗粒探测的能力。通过各个参数的优化,我们得到了其灵敏度与微球生物传感器相比至少提高10倍。结合目前报道的最低噪声水平,其最小可探测单纳米颗粒半径小于10纳米,已接近单个蛋白质分子水平。  3.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耦合腔单频激光器的无标记生物传感器。证明了分析物表面附着会影响耦合条件并引起单频激光的跳模。通过检测跳模过程来进行生物传感,我们利用更加简单的装置得到了80 pg/mL的BSA蛋白质最低探测浓度,这与超高Q值的传统生物传感器的探测极限相当。这些结果首次证明了微腔激光器作为超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输运网络是当今社会的应用网络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城市的水利电力供应、生物网络中的基因调控、热材料中的能量输运等。随着各领域的学者对输运网络的深入研究,发现
在本论文中,主要关注在不同的退相干模型下的耦合量子比特的量子关联的动力学演化。我们分别用共生纠缠度与量子失协来度量量子关联,主要工作如下:  (1)考虑到超导量子比特
本文首先对高离化原子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又简短的介绍了锌元素及其应用。以类锂Zn27+离子为研究对象,对其1s2nd(3≤n≤9)态和1s2nf(4≤n≤9)态的Rydberg序列的能级结构以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