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流涎情况及其与口运动、吞咽障碍、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关系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haiyid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流涎严重程度分级评估分析不同类型脑瘫患儿流涎特点,探讨流涎严重程度分级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口运动评分及吞咽障碍评分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康复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100例进行流涎严重程度评估、吞咽障碍评分(Dysphagia Disorders Survey,简称DDS)及口运动评估(Oral Motor Assessment)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简称GMFCS)评估。分析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流涎特点及其与GMFCS分级、口运动评分、吞咽障碍评分的关系。结果100例脑瘫患儿中,流涎发生率为32%,其中流涎Ⅰ级68例,流涎Ⅱ级8例,流涎Ⅲ级16例,流涎Ⅳ级8例,流涎Ⅴ级0例。流涎较严重的是痉挛型四肢瘫脑瘫患儿、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混合型脑瘫患儿,痉挛型偏瘫患儿无流涎发生,流涎较轻的是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和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不同类型脑瘫患儿流涎存在显著差异(P<0.01)。脑瘫组流涎程度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脑瘫患儿流涎分级与GMFCS分级、口运动评分、DDS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是r=0.788、-0.764、r=0.772.结论不同类型的脑瘫流涎发生率不同,严重程度也不同,痉挛型四肢瘫、不随意运动型和混合型脑瘫流涎严重,余类型脑瘫患儿流涎较轻。流涎分级与GMFCS与DD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口运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GMFCS水平Ⅲ~V级的患儿流涎发生率高且程度较重。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双酚.A(BPA)对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选择健康性成熟昆明种雄性小鼠50只,体重22-28 g,随机分为0.5、5、50mg/kg BPA染毒组、植物油溶剂阴性对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