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品运输网络与事故应急网络的优化设计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j4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危险品城市运输量在大幅的增长,而危险品运输事故也与日俱增,导致重大、恶性事故频发。不同于一般事故,危险品运输事故对环境和人类(潜在)的危害是巨大的。基于此,本文以危险品运输全过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如何提高危险品运输的安全性,并在事故发生时进行有效地应急反应的机制,主要包括危险品运输网络设计、事故应急网络设计和应急管理机制的设立。 传统的危险品运输网络设计,通常是政府或运输商单一主体,在单一运输方式及危险品类型下,以成本/风险最小化为目标进行路线选择的过程,其实施过程中忽略了政府和运输商之间的相互作用,也鲜有对多运输方式及多危险品类型情形下的考查。另外,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反应网络的设计,大多基于“风险在道路上是均匀分布的”这一假设,而事实上,由于路况、道路两侧人口的分布通常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风险在道路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鉴于当前研究的局限性,本文以双层规划及风险评估理论为基础,在多种危险品类型、多运输方式的条件下,重点研究了政府和运输商共同参与的危险品运输网络设计模型,并辅以实例对其进行了说明。同时,在考虑风险分布不均的前提下,本文引入了“基元路段”的概念,并借助最大弧覆盖模型,利用贪婪启发式算法,有效解决了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反应网络设计的问题。最后,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管理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双层规划的危险品运输网络设计有利于发挥政府和运输商的能动性,有利于规避整个系统的风险。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网络的设计有利于事故发生后将损失降到最低,有利于优化应急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其他文献
引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进行图像压缩,是目前现代图像压缩技术的热点之一,但其存在着网络训练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小、全局搜索能力弱的缺点。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人工免疫的
静脉特征作为人体生物特征,具有惟一性和终生不变的特点,近年来作为生物特征识别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利用手背静脉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关键是如何有
人工免疫系统是目前新兴的一种智能方法,它是以生物免疫系统的功能、特点和作用机理为基础而设计出的计算模型。它具有很强的学习、识别、记忆和特征提取的能力,能够解决传统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用于仿生机器鱼驱动器离子交换膜金属复合材料(IPMC)上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位移传感器的选择、制作、安装、理论建模和集PVDF传感/IPMC驱动于一体的智能测
在过去十年里集成电路变得愈加的复杂和昂贵,工业上开始采用新的设计方法,被广泛提及的是基于重用的片上系统设计(System-on-Chip,SoC)。它把一个系统划分成若干子功能模块,
汽车行驶记录仪是对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行驶的其他状态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并可通过接口实现数据输出的数字式电子记录装置。汽车行驶记录仪的使用,对遏止疲
伴随着世界各国航天事业和空间网络的快速发展,建立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综合网络成为各国研究热点之一。空间通信链路具有链路易中断、传输率不对称以及消息延迟高等问题,而传统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是近年来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一种调制技术,在高速无线数据传输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它将高速的数据流分解成许多低速率子数据流,将相互正交且重叠的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实例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CBR)是目前研究较多的智能问题解决方法。本文主要的内容是结合GA和CBR各自的优点在对机械产品智能系统进
激光测距系统可以通过提高时钟脉冲的频率减少测距误差,要得到厘米的测量精度,则要求计数频率为几十GHZ,显然这对普通电路中测量系统的要求太高,TDC-GP1是德国ACAM公司生产的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