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主要对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肝胰腺病症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病理学研究,并同时测定了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抗氧化酶指标以及代谢产物MDA(丙二醛)含量。本文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病症的病理变化过程进行了剖析和观察,同时以抗氧化酶以及代谢产物MDA指标为参考,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病症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诊断。为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病症的病理变化以及病程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资料,以期为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病症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1.本研究具有典型病症的病蟹均采自江苏常州儒林,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对患肝胰腺病症的中华绒螯蟹各个组织进行了病理切片的制作,同时以正常样品作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肝胰腺和鳃为主要的病变器官。病变初期,肝胰腺颜色稍浅,但组织结构仍清晰,显微观察部分肝小管发生水肿、变性,细胞结构模糊,鳃未发现有明显的病变,其他组织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肝胰腺颜色出现不正常的浅黄色,显微观察肝胰腺出现大面积的空泡化结构,细胞排列出现紊乱,发生坏死解体,鳃叶间肉眼可见有污物存在,显微观察,鳃叶增厚,上皮细胞排列不规则,数目众多的血细胞充挤于血腔,其他组织肌肉、心部分细胞发生病变,但不严重,肠中未见明显的病症出现;病变末期,蟹瘦弱,活力很差,出水后基本在两天之内全部死亡。打开甲壳后发现肝胰腺颜色明显不正常,发白甚至严重的呈现灰黑色,结构模糊。显微观察组织结构完全崩解,呈一片无结构的物质,鳃叶间夹杂大量杂质、污物,镜检有很多原生水生动物寄生于其中,鳃叶腔扩张,整个上皮层解体,整片鳃叶几乎仅为几丁质的空泡,其他组织心、肌肉结构部分崩解,炎性细胞大量出现聚集,但肠组织仍未见有明显病理情况出现。由此推测患肝胰腺病症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鳃、心、肌肉组织的病变是导致中华绒螯蟹发病死亡的病理学原因。2.本文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公司生产的酶试剂盒对肝胰腺病症及正常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种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代谢产物MDA(丙二醛)含量进行了测定。以期为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病症研究提供生理指标上的分析。测定结果显示:肝胰腺中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及代谢产物丙二醛的含量在不同病程时期的中华绒螯蟹中都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其中肝胰腺组织轻微病变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CAT活性较正常蟹呈现不显著变化,SOD、GSH以及MDA均呈现显著变化;但随着病情的发展,3种抗氧化酶及MDA的值均呈现显著差异。肝胰腺中各种抗氧化酶含量的下降以及代谢物质丙二醛的累积,都会对中华绒螯蟹组织结构造成巨大的破坏,其数量值巨大的改变是造成中华绒螯蟹体内自由基失衡,应对外界刺激以及自身抵抗能力下降,是导致病变的生理学因素。3.结合病理观察和3种抗氧化酶指标代谢产物MDA含量的测定,可以判别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病症病变程度。该试验的研究结果为临床上鉴定病变时期提供了理论参考。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病变的时期,来有效、合理的进行用药。同时该研究成果也丰富了中华绒螯蟹病害研究的资料,为中华绒螯蟹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