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重庆地区版画创作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we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期,鲁迅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左翼文学运动中扮演主将的同时,也肩负推动新兴版画运动的重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新兴版画运动中心从上海往西迁移,逐渐形成了两大版画体系,一个是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另一个是以延安为中心的边区。1942年1月3日,中国木刻研究会在重庆诞生,研究会以重庆总会为中枢,各地方的分会纷纷呼应,进而急讯进展成为一场遍及全国的气势磅礴的艺术运动。这一时期,以木刻为代表的进步美术运动空前繁荣,在我国新兴版画史上写下了绚丽的篇章。抗战时期重庆地区版画创作以传扬抗战精神为基本主线;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为主要舞台。在宣传鼓舞、抨击敌方、战事民众、后方建设等四大创作题材整理与提炼下,运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刻刀为工具,形象地反映战争,表达版画艺术工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宣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共抵外敌的大局观念,百折不屈的坚胜信念,不惧强暴、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奋发图强、独当一面的民族意志,除恶扬善、维护和平的人类主张,给人们以艺术精神力量的版画创作。从抗战时期重庆地区版画创作题材、艺术表现的形成的过程梳理,到自我版画创作实践,不仅是对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启蒙中对美术变革理解,同样也是在为人民服务和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美术之路上,木刻版画艺术在重要历史成就的中扮演着革命先锋角色的一次全新认识。
其他文献
2000年第三届上海双年展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界对于装置艺术作为“艺术”身份的首肯,从此以后装置艺术逐渐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众多艺术门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笔
期刊
城市文化景观体现了一个城市地域所特有的风貌,是一个城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由本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结构以及群体共有的世界观体系等因素共同影响生成。城市文化景观构成要
期刊
当代水墨人物画家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在探索水墨语言方面不断取得新的发现。将水墨与材料相融合为基点,进一步去摸索各种材质与水墨的碰撞在绘画实践过程中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