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用啭音和滤波复合音对同一助听器声场测试的结果有无差别?对于全数字助听器,哪一种测试信号更适合于声场数量评估且与听觉功能评估结果相关性好?2、传统模拟助听器和全数字助听器用两种信号测试结果差值是否相同?3、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听力障碍儿童语音分辨能力有无显著性提高?是否配戴全数字助听器的儿童这种能力提高幅度配戴传统模拟助听器儿童的高? 方法 对2002年9月1日-2003年1月在深圳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班、家长学校亲子班就读的30名2-7岁智力正常的听力障碍儿童(其中10人配戴传统模拟助听器,10人配戴全数字助听器,10人学期初为传统模拟助听器,后变为全数字助听器)。对其进行如下研究:1)听觉数量评估:选取啭音和滤波复合音作为测试音分别进行声场测试,测试信号由扬声器给出,频率范围为250—4000Hz,声音强度为40—115dBHL。裸耳听力均由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系统测试所得。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三组用不同的测试信号进行声场测试的结果有无不同。2)听觉功能评估:测试音为言语声,在本底噪声存在的情况下由扬声器给出,强度控制在70±2dBHL,内容包括声母识别、韵母识别。3)频谱分析:利用听觉言语康复计算机系统的专业工具语图分析仪及滤波器,对听力障碍儿童发出的不同语音进行频谱分析。步骤1-3在学期末重复进行一次。4)统计分析方法:测试所得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对受试者年龄、性别、听力障碍发生时间、程度、初始验配时间在三组间的分布有无显著性差异用Kruskal-Wallis Test法进行山西医科大学硕创卜学位卡仑文秩和检验,对在实际测试过程中三因素对听觉功能评估结果的影响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三组学期初、学期末的啡音、滤波复合音声场测试结果、听觉功能评估计量资料比较分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听觉数量评估与听觉功能评估间结果的相关性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用嗽音和滤波复合音对传统模拟助听器进行声场测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对全数字助听器则差异显著。对于全数字助听器,滤波复合音测试结果与听觉功能评估结果相关性好,且全数字组儿童语音识别能力提高幅度传统组大,传统变全数字组儿童语音识别能力提高幅度也较传统组大。结论对于全数字助听器,先前应用于传统模拟助听器的声场啡音测试结果仅供参考,而滤波复合音对于全数字助听器来说是一种较好的能够反映实际聆听效果的声场测试信号。与传统模拟助听器比较,全数字助听器能够获得较好的语音识别能力,对于处于学语关键期的幼儿,应该作为首次验配助听器时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