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的秘密——论毕飞宇小说的寓言性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9830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毕飞宇属于大器晚成的作家,他踏着先锋的余绪在90年代的文坛上崭露头角,而那时他的创作并没有引起文坛的轩然大波。但毕飞宇坚信写作就是他的命运,经过长时期的沉淀与迸发,他的写作越趋成熟,也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当代文坛上占据一角。毕飞宇的作品之所以广受欢迎,并且频频获奖,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为自己的创作注入了新的亮色——寓言性。寓言性的加入使他的作品显示了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但就目前而言,只有为数不多的研究者从寓言性这一角度切入毕飞宇的小说进行研究。本论文试图从寓言性视角出发,统摄毕飞宇的小说,分析寓言性在其小说中的表现形态、寓意以及成因,期冀能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毕飞宇其人其作提供一个新的窗口。   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分析有关寓言研究论著中关于寓言的不同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本文的寓言性是指“通过简单的故事来寄寓深邃的意义。换言之,就是在表层的故事叙述背后潜藏着诸如哲理、道理等另一层深意。”第一章阐释了毕飞宇小说寓言性的三种表现形态,包括寓言性的人物、寓言性的意象和寓言性的结构。首先,通过分析文本中作者塑造的儿童形象、疯癫形象和残疾人形象三类人的生存状态,解释形象背后作者想要传达的对于社会现状以及人生的思索。其次,通过分析孤岛意象和镜子意象,揭示出人类普遍的文化环境、人类生存的虚幻本质和认识自我这个形而上的命题。最后,抓住毕飞宇作品中的流浪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这一结构所潜藏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层内蕴。第二章主要阐释毕飞宇小说的寓意,即是对历史本相的沉思、叩问生命“最初的意义”以及寻找诗意的“乌托邦”。毕飞宇具有浓厚的“历史情结”,但他沉入历史并非是在历史的零星踪迹中追寻具体的历史事件,而是试图穿越历史寻求历史感受和历史氛围,从而揭开历史帷幕后那分外妖娆的“历史本相”。同时,毕飞宇是一个执着信仰生命的作家,人的生存以及诗意的生存是他对生命的理解,而他的文本就是他这种信念的外化。在他不同时期的文本中,我们都能深刻地感受到他创作的精神向度:从个体生命出发,却在人类的视野中执着关注人类的生存状态,理性地叩问和探索生命“最初的意义”及其本质。而由于内嵌于他身体里的救赎情怀,他又勾勒出另一幅诗意的“乌托邦”图景,力图寻求另一种存在的可能性。第三章从内外因两个方面着手,探究毕飞宇小说寓言性的成因。外因是童年记忆的内化和中外经典文学的熏陶,内因则是作者自身独特的创作思维,正是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催生了毕飞宇小说的寓言性。结语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指出毕飞宇的小说之所以独具魅力,赢得大众和研究者的青睐,就是因为其小说独特鲜明的寓言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小说寓言性的独特之处。
其他文献
新世纪以来,甘肃文学与时俱进。其中,甘肃小说的创作在时代潮流之下不断求索,小说作家们以饱满的创作热情和深挚的人文情怀关注着时代变迁,他们结合社会现状,指出当下时代问题,使小
广西是全国第三大客家聚居地,客家方言是广西通用的汉语方言之一。对于客家方言的研究,不少学者从方言学的角度入手,侧重对语音、词汇、语法的研究。文章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入手
本文简要介绍了语块理论,以现阶段国内的汉语语块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尝试对适合对外汉语教学的语块进行分类,试图归纳出一份通俗易懂又富有实用价值的动补、动宾语块的常用语块
新闻门户网站是指将提供新闻服务作为核心业务的门户网站,是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的媒介平台。本文通过分析新华网、人民网等大型新闻门户网站的传播策略与运营模
中国传统戏曲指中国传统戏剧,有唱念做打四个方面,是由对白、音乐、歌唱、武术等多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既古老又永恒的艺术文化现象,众多文艺形式中,戏
中国新文学中的乡村叙事可谓源远流长,而乡村叙事中色彩斑斓的乡村人物形象则是作家们借以反映乡土社会改革变迁的重要载体。在城镇化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改革文学、底层文学等文学流派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到社会转型给乡村民众的影响和改变。而那些生活在乡村社会,具有政治领导才能、敏锐的经济眼光(及商业经营能力)、文化影响力的强人,都能在转型时代焕发强大的主体动能。这些人物形象身上有某些相似的品质,性格上也呈现出一定
学位
本论文共分为四章,尝试对兰晓龙军事题材作品中的小人物形象进行整体解读,论述兰晓龙对小人物形象的独特塑造方式,分析兰晓龙执着于塑造小人物形象的深层原因,并进一步思考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