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互联网+"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比如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ITFIN)、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等都耳熟能详。"互联网+"催生出无数新兴行业,促使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为实体经济倾注活力,并且为改革、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网络平台,这些都是互联网思维积极实践的成果。2015年6月1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用"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有利于扩大消费、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否抓住这个机遇,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有效地运用电子商务发展来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日渐成型,在全球出口低迷的情况下,"网上丝绸之路"——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我国传统外贸通过"互联网+外贸"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因此,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响应国家顶层战略,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样本,研究电子商务发展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动态影响。在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构建了测度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且利用熵权法,使用相关数据测算出了 1999-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然后基于UNcomtrade数据库6位HS产品编码的双边贸易数据,测算出了 1999-2014年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出口的二元边际。从交易成本理论、贸易中介理论、贸易成本理论、贸易风险理论四个角度分析了电子商务发展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根据电子商务发展对出口贸易影响的模型分析,构建计量模型,然后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在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确定P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基于广义矩估计(GMM估计)、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探究电子商务发展对中国出口,尤其是二元边际的动态影响轨迹。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几点结论:(1)电子商务发展对出口额一直表现为正向作用,对出口增长的动态影响轨迹趋势一致,均是先正后负,再正,然后逐渐收敛,并且对集约边际变动的贡献度大于对扩展边际的变动。(2)出口市场规模促进了二元边际的增长,抑制了出口额的增长,并且是对出口额变动贡献度最高的因素,对扩展边际变动的贡献度大于对集约边际的变动。(3)生产率水平制约出口额的增长,是所有因素中贡献率最小的,对二元边际的消极影响也很大,但从第二期开始对扩展边际产生微小的正向影响,并且对扩展边际变动的贡献度大于对集约边际的变动。(4)出口目的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对出口额产生负向影响,对二元边际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但在第二期会抑制扩展边际的增长,并且对集约边际变动的贡献度是所有因素中最大的。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政策建议:(1)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发展对二元边际的积极作用,并规避各种风险;(2)充分挖掘出口市场消费潜力,适当增加出口产品异质性;(3)降低出口贸易成本,尤其是固定成本;(4)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生产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