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申鑒》是一部政論性著作,成書於建安十年,荀悅著作此書的目的在於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以供君主借鑒。本文對荀悅的生平及著述、《申鑒》版本流傳情況以及書中所反映的政治思想進行總體概述,并對其文本進行校注。東漢末年,外戚、宦官、豪強地主輪流專政,互相傾軋,政治昏聵,社會黑暗,民不聊生。荀悅深刻感受到社會的危機,對各種社會弊端進行了批判和揭露,並且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國措施和方案。故而作為“禁講侍中”的荀悅著成《申鑒》五卷,以求給君主以治國安邦的借鑒,意圖復興漢室。荀悅在《申鑒》中系統論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治國策略,對封建政治體制的許多方面做了具體的分析闡述,既有對傳統儒家思想的繼承,又有進一步發展,或形成自己的學說。在人性觀上,形成了新“性三品”學說,針對人性善惡的劃分,更贊成劉向的“善惡相渾”說法,在其基礎上形成了獨到的“法教觀”。針對當時社會上盛行的種種讖緯符瑞說法一一進行辨析、批判,表現了其思想中唯物主義的色彩。荀悅從現實角度出發,構建了一個政治思想體系,為我們全方位地認識東漢社會現實提供了思想素材,同時也為探討古代政治思想史準備了資料。《申鑒》版本繁多,明黃省曾對《申鑒》進行過校注,是較為常見及普及最廣的注本。當代人在校注方面共有兩部著作及一篇論文。1991年10月,巴蜀書社出版了張濤、傅根清譯著的《申鑒中論選譯》,該書節選《申鑒》的部分章節進行譯注。2012年9月,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了《申鑒注校補》,該書作者孫啓治校正文與黃注,補黃注之闕,此書收入《新編諸子集成續編》。本文不僅對字詞、典故、史實、名物、官職進行註釋,也結合不同版本對《申鑒》原文進行校對,在校注過程中,力求內容詳盡、貼切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