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工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类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这些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同时也对社会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化工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是从源头规避风险的必由之路。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无论在模型亦是方法上均有所进步,但对化工企业进行环境风险等级评价的研究并不多见,目前还没有普适性的评价方法。通过对环境风险等级评价体系的研究,根据确定的企业和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等级高低进行风险源识别及风险管理决策,为预警环境风险提供依据。本文按照环境风险表征涉及的影响因素,在化工园区突发污染事故风险源普查的基础上,结合化工行业情况,选择了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重要性评价指标作为分析对象,将化工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分为风险源、人员因素、管理系统、环境因素4个系统和目标层、准则层、拓展层和因素层4个层次。同时遵循科学性、综合性、系统性等7个原则,采用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筛选指标,最终确定了由33个具体指标形成的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及其标准进行了解释,建立了环境风险等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环境风险分为风险易发生、适度发生、不易发生、很难发生、几乎不发生五个等级,从而确立了化工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价的通用方法。基于建立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和江苏省某化工企业资料,本文对该企业进行了环境风险等级评价,确定了该企业的环境风险等级。评价结果表明:该企业环境风险等级为Ⅲ级,偏Ⅳ级,不易发生环境风险事故。计算得出其发生环境风险事故的概率为9.92×10-5次/年,环境风险值为1.265×10-6/年,低于行业风险值统计值,该企业事故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根据风险源分级排序清单可知,除去人员因素和管理系统,该企业贮运系统相比其他两个风险源系统更易发生环境风险事故。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对策和措施,以切实降低事故发生后的危害。通过对化工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分析,表明该体系既可纵向对企业内部风险源进行风险等级排序,也可横向与多个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等级进行比较,进而形成化工园区的环境风险等级评价,对企业内部和园区的环境风险起到预警的作用,为相关环境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