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提取纯化及体外活性研究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smoreaa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是牛蒡子中的主要有效生物活性成分,属于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等生理活性。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牛蒡子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提取工艺。  本文以乙醇为提取溶剂,选择牛蒡子粉为实验药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了加热回流法和微波辅助法两种方法,优化了提取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以及水解牛蒡子苷制备牛蒡子苷元的工艺条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目标物的含量。  微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40%,料液比1:15(g/mL),提取功率500 W,提取时间200 s,提取3次。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得率分别为7.14%和0.53%,总得率为7.67%。经二氯甲烷萃取后,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含量分别提高到25.93%和3.61%。加热回流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0.5 h,提取1次。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得率分别为4.0%和0.44%,总得率为4.44%。比较两种提取工艺,微波辅助法优于加热回流法。  微波辅助水解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500 W,盐酸浓度1 mol/L,料液比1:6(g/mL),水解时间300 s,水解1次。牛蒡子苷的水解率为98.96%,牛蒡子苷元得率为1.80%。加热回流水解最佳条件为:盐酸浓度0.6 mol/L,料液比1:6(g/mL),水解时间1 h,水解1次。牛蒡子苷的水解率为99.33%,牛蒡子苷元得率为1.81%。经二氯甲烷萃取后,牛蒡子苷元的含量提高到11.2%。结果表明,两种水解工艺的效果均较好,但微波辅助法大大缩短了水解时间。  第二部分为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纯化及结构确认。  本文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牛蒡子粗提物中的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纯化牛蒡子苷的双相溶剂体系为乙酸乙酯-乙醇-水(5:1:5,v/v),柱温为20℃,流动相的流速为1.5 ml/min,转速为850 r/min,检测波长280 nm。一次进样牛蒡子苷粗提物500 mg,纯化得到牛蒡子苷122.3 mg,提取率为94.3%,纯度为98.46%。纯化牛蒡子苷元的双相溶剂体系为乙酸乙酯-正己烷-乙醇-水(4:4:3:4,v/v),柱温为20℃,流动相流速为1.5 ml/min,转速为850 r/min,检测波长280 nm。一次进样牛蒡子苷元粗提物500 mg,纯化得到牛蒡子苷元45.7 mg,提取率为81.6%,纯度为96.57%。通过熔点测定、质谱、红外、核磁共振碳谱和氢谱等表征手段对目标物进行了结构确认。  第三部分为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纯品的体外活性研究。  本文研究了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纯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牛蒡子苷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较弱;牛蒡子苷元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较好,牛蒡子苷元的EC50为0.016 mg/mL。并探讨了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纯品对大肠杆菌、短小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沙门氏菌、藤黄微球菌六种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体外对六种细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牛蒡子苷对大肠杆菌、短小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沙门氏菌、藤黄微球菌六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依次为0.33、2.64、10.56、5.28、2.64、5.28 mg/mL;牛蒡子苷元对大肠杆菌、短小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沙门氏菌、藤黄微球菌六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依次为0.17、0.17、0.67、0.33、0.33、0.67 mg/mL。
其他文献
黄蘑多糖(Huangmopolysaccharide,HMP)是从黄蘑中提取的真菌多糖,具有明显的抗癌、抗肿瘤、防辐射等活性功能,但黄蘑多糖的生产工艺至今未见报道。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迅速发展起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都产生巨大的影响。不仅人们的创造成果被数据化,人本身的行为也会被数据化。设计为人服务,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也必将对设计产生深刻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针对当今钢铁企业承担着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和面临着炼焦煤资源短缺的难题及碱厂碱渣处理困难的问题,参考日本学者提出的高反应性焦炭新技术,通过添加具有催化作用的碱渣配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