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倡导五大核心素养,对课程标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其中课改明确提出了要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建立认知模型,并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模型在化学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模型方法是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同时,模型思维是学生自主进行化学学习的必要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对模型的应用会影响学生对模型的学习和对模型方法的掌握。所以,研究化学教师课堂模型应用情况,找出教师课堂模型应用的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以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模型应用情况为出发点,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问卷调查、案例分析、访谈为研究手段,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论文的第一、第二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并通过整理有关模型、模型教学应用的国内外研究,发现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同时进行改进,确定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第二章界定了与化学模型相关的核心概念以及本研究的教育学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论文的第三、第四章。第三章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40位高中化学教师展开问卷调查,探究教师对化学模型的认知情况,为教师课堂模型应用研究提供依据。第四章采用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观察记录三名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过程,分析教师在课堂中是如何建构化学模型。再对三名教师进行课后访谈,了解高中化学教师选择化学模型的原则以及应用化学模型课堂教学的目的。第三部分:论文的第五章。总结与反思,基于以上研究分析的内容,得到如下结论:(1)高中化学教师对化学模型的本质认识正确,但对模型的其他特质,如呈现形式、模型功能的认识还存在不足;(2)高中化学教师对化学模型的选择是基于课标和考纲双重因素,同时他们倾向于选择直观和简洁的化学模型;(3)高中化学教师对模型的建构模式和过程符合一般思路但不完善;(4)高中化学教师注重模型的实际运用,忽略模型本身的价值。最后,本研究对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模型应用提出建议,希望能够更有效的发挥出化学模型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