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马酸又名反丁烯二酸、延胡索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涂料、树脂、增塑剂等领域。本文以试验室保存菌种作为出发菌种,利用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诱变,并设计了一种简单准确的初筛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大大缩短了筛菌工作时间,辅以培养基的优化,提高了富马酸的发酵产量。经过培养基的初步优化,确定了出发菌株少根霉摇瓶发酵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20g/L,尿素0.5g/L,玉米浆浓度3.0g/L,甲醇60μL/50mL, KH2PO4浓度0.6g/L, ZnSO4·7H2O浓度0.088g/L, MgSO4·7H2O浓度0.4g/L,碳酸钙浓度1.5g/L,接种方法为直接接种法。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中,出发菌株摇瓶生产富马酸产量,而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出发菌株摇瓶发酵生产富马酸产量达到26.22g/L,比未优化前提高了10.6%。以试验室原少根根霉为出发菌种,诱变条件是紫外线照射时间为3mmin,并在4%氯化锂的平板中培养。初筛平板采用塑料小管和抑制剂限制菌体匍匐生长,其生成的富马酸则通过塑料小管底部渗透到指示培养基中,产生变色圈,根据变色圈大小可初步判断诱变株的产酸能力,大大缩短了筛选时间。在葡萄糖浓度为80g/L时,诱变后的3#菌种在发酵72小时后能产生55.02g/L的富马酸,比原菌种的26.22g/L提高了109%。说明利用紫外线照射结合氯化锂的诱变方法提高根霉的富马酸产量是可行的。本研究通过使米根霉在发酵过程中自絮凝形成菌丝球,实现其无载体固定化;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无载体固定化米根霉的重复间歇发酵,考察了工艺稳定性,并综合优化了工艺参数和发酵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