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芳腈基为配位端基的双Schiff-base配体的合成及其与Ag(Ⅰ)的自组装化学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自组装战略为基础的有机一无机配位聚合物和超分子配合物化学,是目前国际化学界最活跃、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亦是合成新型有机一无机复合功能材料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最近,人们在配位聚合物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的进展,合成和表征了许多具有一维、二维和三维网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芳氰基为配位端基的双Schiff-base有机配体,并研究了与金属.Ag(I)离子的自组装化学,合成了三个新型的有机-无机配位聚合物,并通过红外、核磁、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表征了它们的结构。 1.Schiff-base有机配体的合成本文合成的六个有机配体L1-L6,合成方法采用是一步缩合反应,反应易于控制,产量较高;且后处理简便快速。用1H NMR和IR表征其结构,均属于结构新颖的双Schiff-base多齿有机配体,均未见诸文献报道。 2.Schiff-base有机配体与金属Ag(I)离子的反应化学利用芳腈基为端基的结构新颖的双Schiff-base多齿有机配体L1和L6,与AgSbF6、AgPF6、AgClO4分别组装,得到三个新型配位聚合物:{Ag(L1)SbF6}n(1)、{Ag(L1)PF6)}n(2)、 {Ag(L6)ClO4)n(3)。1、2、3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均为含有菱形隧道的三维网状聚合物,具有手性结构。这些结构新颖的新型配位聚合物,亦均未见诸文献报道。 3.本文的报道,为Schiff-base有机配体家族增添了新成员,同时发展了金属有机的有机-无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为寻求和筛选新型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为超分子及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化学增添了新内容。
其他文献
在2013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上,至少有三个体量较大也比较引人注意的展览是跟日常家庭影像有关的。  “北京银矿”是法国收藏家苏文(Thomas sauvin)从回收站买来的五十万张底片中,挑选出一部分照片来再现三十多年来中国人生活变迁。在朱大可看来,没有任何职业摄影师的作品,能比这种大规模的影像人类学档案,更真切地表达80至90年代中国人的私人梦想。奇怪的是,正是基于数码相机的流行,中国人草率地丢弃
近年来,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方面的广泛应用而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纳米纤维与相应的体材料相比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性能,如非常大的比
论文第一章对棘豆属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镰形棘豆、臭牡丹的化学成分。采用常规的柱层析(CC)、短柱减压层析、重结晶等手段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并利用IR、EI-MS、FAB-MS、HR-MS,~1HNMR,~(13)CNMR,DEPT、~1H-~1H COSY、gHMQC,gHMBC等现代波谱技术,结合适当的化学方法确定了大部分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中有黄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