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改革,是具有中国特色农村土地制度又一次重大创新,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本文是基于农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需要和系统复杂性管理科学研究思路所展开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控制实证研究。农地抵押贷款是一个国际性和历史性的课题,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关联性和差异性;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风险控制是当前农地金融改革最紧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具有特殊的系统复杂性的。论文紧密结合当前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农村金融研究与实务的时代紧迫性和农村金融发展深化改革的主旋律。在创新团队定点调研中全面总结以往经典文献的基础上,汇总4年来5次深入宁夏、陕西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3SLS、SEM、DEA、Simulink仿真、Logostic模型,初步实证分析解构了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预判、风险应对、影响因素、农户满意度、农户参与意愿和风险控制效果等问题,对农户风险控制进行了系统仿真模拟实验,并对农户风险控制技术进行网络优化的路径分析改进。在研究视角与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力图构建既有理论深度,兼具便于操作的理论与方案。论文框架的逻辑构建是:本研究先是在回顾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历程基础上进行风险识别,通过政策试验农户满意程度实证进行风险度量和因素分析,预估政策试验风险系数为0.2247;据此分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环境风险控制、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户风险控制和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机构风险控制三个层面进行风险应对的实证研究;再把三类风险控制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和量化评估;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给出可行的政策建议。研究的结论是:(1)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风险控制具有特殊的系统复杂性,要进行差异化监管和分类控制;当前试点验过程中风险控制明显缺乏规模效应,但技术上是有效可行的。总体上说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是惠民和支农的好政策,农户是普遍满意的。但还有一定的政策提升空间,需要立足政策主体各涉农机构自身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农村政策环境,特别是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和协调法律与政策相互支持的制度环境是当务之急。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和完善金融服务质量也是持久战。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也不可避免会有一定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对于关系占人口大多数且弱势的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要在风险控制方面事前预警、事中防范和事后控制规避。特别要加强其环境风险、农户行为风险和机构风险的系统复杂性控制。(2)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环境风险的差异化控制是影响改革终极效果的瓶颈。各地区的经济金融改革发展问题相对而言明显具有经济矛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特点。而且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二者的比重不同。有时或有的地区是一般性为主,有时或有的地方却是以特殊性为主。前者要求我们在一般性的基础上参照特殊性来设计政策;后者则要求我们在特殊性的基础上参考一般性来安排政策。分清主次,二者兼顾,全面考虑。在民族地区的推行无疑涉及到少数民族的经济利益和特殊生产、生活和宗教风俗习惯。一定要在经济金融改革政策的设计时充分考虑,区别对待。(3)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户行为风险控制的实务是:农户行为风险表现为融资行为风险和投资行为风险两类。其中农户融资行为引致自身的农地估价风险、融资数量风险、还款期限风险最为突出,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优化控制。(4)实证发现当前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行为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控制是规模上有效的,而技术上有很大提升空间的。一方面,当前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中农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控制是过度了,因而影响到该政策普惠金融性质的有效显现,更与政府顶层设计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的美好愿景相去较远;另一方面,由此而引致的农户自身风险也是客观上存在的。实证分析认为农户对土地估价高低的看法是影响农户未来参与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融资意愿的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