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时代的背景下,信息广泛、快速地传播,民众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一跃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网络平台为民众提供了平等的话语权,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方式,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网民们在网上自由地发表看法和表达意见,对其所关心的和涉及到社会公共利益的热点事件持续关注和跟进,直到事情得到有效地解决,一旦政府不能及时地、正确地处理,政府的公信力必然会受到公众的质疑。从“表哥”到“房叔”、“房婶”,再到最近频频曝光的官员艳照事件,网络的政治改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内容和方式,大大地拓宽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网民们参政议政的热情空前高涨,其网络参政议政的意识不断提高,大大推动了我国民主化的进程,网络问政已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相对落后的运作和服务模式,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在网络舆情下被放大,再加上一些官员道德上的失范和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认知偏差,现阶段我国政府公信力有呈下降的趋势,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使政府公信力的提升面临着诸多挑战。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主义信用体系的基础,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建设民主法治政府的重要标示,一旦政府失信,必然会影响到政府的权威性和合法性,党的执政基础也会大大地被削弱。政府如何适应网络社会的新变化,正确认识和引导好网络舆论方向,对于推进政府廉政效能建设和提升政府公信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网络时代下,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和下降的原因,并结合当前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从理论视角和现实视角去分析和探讨我国政府公信力所存在的问题。目前学界对政府公信力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西方学者对此论题的研究也不多,且缺乏实证研究。探讨我国政府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如何通过体制改革、职能转变以及政务公开等完善自身的措施来积极应对网络时代的新形势,对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有很现实的意义。